2016年,圍繞推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立足于“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以讓百姓的“實際獲得”為檢驗標準,海淀區教委開展了“新優質學校建設工程”。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積極響應教委號召,從黨總支核心引領,到辦學成績再攀高峰,從教科研成果熠熠發光,到學生風采耀眼綻放,全方位深化改革,樹立了獨特的教育品牌。12月13日上午,海淀區“新優質學校建設工程”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現場會在學校報告廳隆重舉行。
海淀區教工委尹麗君書記,海淀區八里莊街道黨工委曾濤書記,海淀區教工委副書記、區政府教育督導室喬鍵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課程發展處李明處長,海淀區八里莊街道辦事處正處級調研員柳建桃副主任,海淀區教委趙建國副主任,中國教科院教師發展中心研究所張布和所長,還有來自教委、教科院、教師進修學校、北師大、首師大、北京教育學院等領導、專家,90余所兄弟學校的領導、老師,出席了會議。海淀區教科院吳穎惠院長主持會議。
近年來,為打造與課程改革相匹配的資源環境,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實現了WIFI網絡全覆蓋,引入Pad教學,新建國際綜合樓,建設“科幻世界”、星球地理、機器人、航模、動漫、影視制作、戲劇、廚藝等校本課程專門教室。與會專家、領導及教育同行深切感受到學校鮮明的國際教育特色,高度評價學校“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的教育理念。
在課堂觀摩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師生全面展示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小學“全課程”單元式主題教學,跨學科探究,著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初中選課走班模式下,開發了豐富多彩的校本選修課,挖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高中國際課程本土化,結合西方教育體系和理念,實現中西合璧,為學生走入世界名校打通了通道。全校除常規語、數、外等課堂外,航空模型設計、實驗藝術、機器人、尤克里里、戲劇、科學、武術、動漫、中國畫、影視編導、平面設計、油畫、手工等選修課程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令人耳目一新。
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學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眾多專家紛紛點贊: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課程發展處李明處長:
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制定了明確的校訓和育人目標,并圍繞育人目標構建了獨特的校園文化。雖然是一所國際學校,但是他們很重視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傳承。
課程承載了國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立德樹人的核心所在,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形成了完整的、豐富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實現育人目標,這充分體現了學校在構建課程體系中的扎實功底和蓬勃的生命力,在未來有助于提升學校內涵。
學校形成了體現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包括師資隊伍建設、課程管理、教學管理、實現了扁平化管理,這是實現學校育人目標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中國教科院教師發展中心研究所張布和所長: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這是所有名校的共同點。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緊緊抓住這一點,由此形成的辦學理念非常先進。世紀文化、中國靈魂是其核心精神,包含了家國情懷、民族氣概、國際視野。他們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立意和出發點極具競爭力,能夠推動學校走得更高更遠。
他們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指向定位非常明晰,指向學生未來,提高其綜合素養。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著力打造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更體現了其課程建構的優越性。
在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的改革潮流中,他們走在了前沿。學校始終將課程設計作為辦學的核心,用學生發展所需的基礎課程、拓展性課程等培養其核心素養。既讓學生全面發展,又保護了他們的特長個性,既具有國家基礎教育特色,又具備鮮明的國際教育特色。
學校做到了全要素育人,通過課程、活動、理念等培養學生素質。從短暫的接觸中,我感受到學生在課上活躍、積極、主動,課下陽光、自信、具有魅力,在各種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主動性,這是學校辦學成績的最佳體現。這表明學校已經走入了新優質學校的行列,同時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海淀區教工委尹麗君書記:
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在近幾年不斷發展壯大,收獲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得力于學校文化基因的重構。在統一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下,他們銜接基礎教育全過程,打造了完整的一貫制體系課程鏈條,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作為一所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國際學校,他們將學生中國靈魂的培養放在了人才培養的首要位置,并開設了十二年一貫制中華傳統文化課程。
由這個原點出發,學校開設的其他一系列課程,無不指向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演說家課程、禮儀課程、戲劇課程、健康課程、藝術審美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發展自身特長的平臺,他們在培育的,是個性鮮明的“人”。所以,這里的孩子陽光開朗、自信灑脫;這里的老師年輕化、學歷高。他們的課堂高效充實,他們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他們的教學生態和諧自由。
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家一樣的文化氛圍,提供各種提高教師水平的契機。學生在海淀區中學生主題辯論賽、首屆“中關村杯”國際中學生華語辯論賽中戰勝眾多名校一舉奪冠,這不是偶然,而是學校辦學成果的體現。
“做豪邁的中國人”承載了學校的教育強國夢。新的時期,他們又提出了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培養目標,全體師生樹立了遠大志向并努力著、奮斗著。學校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道路,激勵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使整個校園充滿著激情和正能量。
“新優質學校建設工程”不僅僅是對學校成果的展示,更是帶動區域內一大批新學校發展的契機。今后我們要集中大家的辦學智慧,通過經驗推廣、理念輻射,進一步提升海淀教育的整體水平,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