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產地除了江西景德鎮,另有浙江江山、云南建水及玉溪等地, 但無論產量、質量和藝術價值,都無法與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相媲美。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青花瓷是一種以天然鈷土礦為呈色劑,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筆描繪圖案花紋,
罩透明釉后,入窯一次高溫燒成的釉下彩瓷。
、元青花,云南玉溪窯
它創燒于唐代河南鞏縣窯,宋代亦有燒制,
宋代的青白瓷盛傳江湖,造成景德鎮瓷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推動青花瓷萌芽。
于當時已具有質地優良、能清晰以發顯青花藍色透明釉的景德鎮宋窯場。
元青花,云南玉溪窯
到元代臻于成熟。
從元代開始,歷經明、清,無論官窯與民窯,一直盛燒不衰,
成為最具民族文化風格的重要彩瓷品種,深受海內外世人的青睞。
景德鎮雖然在元代已成功燒制青花瓷,
但由于史籍缺載和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
人們對它的認識與了解有數百年的歷史空白。
元青花蓮池魚藻紋罐
在半個世紀以前,中國到底有無元代青花瓷?
如果有,它又有哪些藝術特征?
可以說誰也難以說清楚。
正因為如此,人們在揭示這一歷史之謎時,頗有些曲折與傳奇。
由于元青花瓷當年多用于外貿出口,故有相當部分遺存國外。
據不完全統計,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約110余件,主要收藏在中東的土耳其、伊郎等國。
國內館藏,多為建國后各地考古發掘所出土,目前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江西景德鎮、高安等文博單位。
當元代青化瓷,經鑒定確系仿品時,
有人往往會問:是何時的仿品?
會不會是明仿還是清仿?
其用意很明顯:我花去不菲的價錢買的元青花,即使不是元代真品,倘若是一件明清時代的仿品,不是也有相當的價值嗎?
然而,元青花瓷的仿品確實是個例外,鑒于世人對元青花的認識與了解,充其量不過是近五六十年的事。
一般來講,沒有認識的東西是不會出現仿品的,而且由于沒有認識,它的價值也不易被人認可,難以步入以牟利為目的的仿制者的視野。
元 青花獅子滾球紋玉壺春瓶
因此,對于元代青花瓷來說,要么就是元代真品,要么就是現代仿品。
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明仿、清仿。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