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是格律詩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詩對平仄的要求非常嚴格。掌所致格律詩的平仄規定,是學習格律詩寫作的基礎,也往往是學習格律詩寫作最難跨越的障礙。
初唐四杰之王勃
四聲,是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是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其中,高低和升降是主要因素。
古代漢語有四個聲調:平、上、去、入。平聲就是詩歌中的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就是詩歌中的仄聲,按照字義,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現代普通語里,已經沒有入聲了,在一些方言里,還保留得有入聲和古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用粵語讀古詩特別好聽,很多我們現在讀起來不押韻的詩用粵語讀起來就押韻了,因為粵語保留了很多入聲字,粵語也跟古代漢語比較接近。
現在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合起來,就是古代的平聲,上聲跟去聲跟古代語里的上聲去聲是一樣的。古代漢語的聲在普通話里被劃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所以現代漢語的平仄為:
平——陰平、陽平。
仄——上聲、去聲。
我們現在寫格律詩,按照普通語四聲的平仄來寫即可,沒有必要去按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寫。不過學習一下古代漢語的四聲和平仄,可以讓我們再欣賞以前的律詩時更加能感受到詩的美感。
初唐四杰之楊炯
1、句內平仄相間
格律詩的平仄聲律要求,首先是句內的平仄搭配,具體要就是“句內平仄相間”。
格律詩的句內平仄相間,并不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平仄相間,而是以一定的單位相間,這決定于詩的意義結構和節奏結構。七言句內平仄相間,前四個字,每兩個字為一個單位;后三個字可分為五與六、七平仄相間或五、六與七平仄相間。五言的律句可以看成七言截掉前兩個字。
根據句內平仄相間的規則,可以得出七言的四個標準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讀起來是不是很有韻律感和節奏感,漢語的美妙就在這里面。
七言截掉前前兩個字,就變成了五言的四個標準律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聯內平仄相對
律詩一共八句,每兩句被稱為一聯。第一二句叫首聯,第三四句叫頷聯,第五六句叫頸聯,第七八句叫尾聯。每聯里面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對句。聯內平仄相對就是律詩中每一聯的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實際上,七言只要出句和對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
例如: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聯內平仄不相對,叫失對,是律詩的大忌之一。
3、聯間平仄相粘
格律詩平仄聲聲律第三大原則是聯間平仄相粘。也就是說,律詩中相鄰的兩聯之間,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平仄相同。實際應用中,七言只須這兩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須二、四字平仄相同。
聯內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詩的一大忌。
4、腳分明
格律詩平仄聲律的第四大原則是腳分明。腳,就是指律詩中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押韻的腳叫韻腳;不押韻的腳叫白腳。腳分明,就是韻腳與白腳的平仄相反。由于格律詩都是押平聲韻,所以,律詩的韻腳都是平聲,而白腳都是仄聲。韻腳和白腳平仄相同,叫踩腳,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上面的例子中,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只要求聯內平仄相對,那么也可以對: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兩個律句的二、四、六字也是相粘的,但由于要求腳分明,出句的腳是仄聲,那么對句的腳只能是平聲,那么就只能對仄仄平平仄仄平了。
格律詩中的對句都押韻,所出句最后一個字都是仄聲(有些律詩首聯也押韻,這時首聯出句最后一個字也是韻腳,平聲,這種情況除外),對句最后一個字都是平聲。后來對聯要求仄起平收應該就是從律詩腳分明而來。
初唐四杰之盧照鄰
由上面的四大原則,就可以確定律詩的標準形式。第一個原則用來確定律句的標準形式,第二、三、四原則確定律詩平仄聲律的標準格式。
律句上面已經列出,下面我們看看怎樣用第二、三、四原則推出律詩的平仄標準格式。
我們先選取一個律句作為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和第一句是一聯,首聯,聯內平仄相對,七言四個標準律句中,有兩句符合: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第一句腳是平聲,說明第一句是押韻的,律詩的偶數字都是押韻的,所以第二句腳也應該是平聲,故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是頸聯的出句,要跟首聯的對句相粘,有兩句符合:仄仄平平仄仄平(這跟首聯對句完全相同,自然粘,而且粘得死死的//笑);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律詩的三、五、七句不能押韻,腳是仄腳,須仄聲,所以,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同理,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五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六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七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八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樣,我們就推出了一個七言律詩的平仄標準格式——平起入韻式。
所以,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并不需要背,只要我們記住了它的原則,一旦首句的平仄確定了,后面都可以由這些原則推出來,而且是固定的。
下面,我將七律和五律的平仄標準格式的列出來。
七律的平仄標準格式只有四種:
1)平起入韻式,見上。
2)平起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1、2式其實只有第一句不同。
3)仄起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4式也只有首句不同。
五律可以看成七律每句截去前兩字,它的平仄標準格式也只有四種:
1)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平起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同七律一樣,上面兩式也只有首句不同。
3)仄起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仄起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同樣,五律3、4式也只有首名不同。
初唐四杰之駱賓王
以上,就是七律和五律的平仄標準格式。在格律詩中,有“一三五不論”的說法,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準確,但是在標準格式中確實有些字的平仄是可以不論的,這樣就可以衍化出更多的平仄格式,這就是下一篇筆記要討論的內容。歡迎訂閱我的頭條號,關注我的持續更新。
參考書籍:王力《格律詩詞》;余浩然《格律詩詞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