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是審計機關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隨著預算法的不斷完善,各級領導對財政預算指標的執行情況越加重視。當前,對財政預算指標的管理法規還不健全,預算指標編制存在不規范、不完整的現象,而預算指標的自身多變、復雜,容易導致“外行看不懂,內行看不清”的現象。因此財政預算指標下達的及時性、完整性是財政預算執行審計中的一個重要的審計內容。
各單位年初部門預算經過人大審批以后,在正式執行中需要形成正式的指標,并經過財批復下達才能形成可執行的單位指標。預算指標執行過程即年初預算資金和其他資金形成總指標,財政預算處對總指標進行分解到業務處室形科處室指標,然后業務處室根據條文規定把處室指標分解到預算單位形成單位指標。目前地方財政在年初部門預算指標執行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沒有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本級政府預算之日起30日內及時下達年初部門預算指標,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才去下達年初部門預算指標;二是對于年初部門預算存在層層預留的情況。
一、指標下達及時性審計
1、方法描述
通過對當年指標數據分析,檢查各單位年初部門預算指標是否按照預算法規定的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本級政府預算之日起30日內下達到各預算單位。
2、分析步驟
(1)在單位指標表中查詢資金來源是“年初部門預算”且批復時間“大于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本級政府預算之日起30日”的單位指標記錄。
(2)通過關聯模型,可以查看年初部門預算處室指標與年初部門預算總指標的明細數據。
(3)審計人員根據模型結果數據與關聯的明細數據,對審計疑點進一步檢查核實。
---微審計 審計人員都在看---
讀后分享->右上角送給朋友或轉發朋友圈
快速關注->微信訂閱號,查找“微審計”
->掃掃下圖,發現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