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五千年屹立不倒,并不是政權或者政府的力量,而是中華文明的力量。這一種文明,包羅萬象,能夠容納和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先進文化,并不懼怕與任何文明的正常交流。
在龐大的中華文明體系中,關乎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中,酒文化就是其中一種很有代表性的文化。而衍生于酒文化的諸多劃拳辭令,更是其中的奇葩,千百年來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國人。即使是不常喝酒的人,也曾經見過劃拳喝酒的事情。
最早的時候,古人飲酒,大多數都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因為,酒文化的形成也與他們有關。酒令作為飲酒時的助興工具,是一種飲酒游戲。而這種游戲伴隨著酒文化的發展而出現了許多的變化。
根據記載,酒令最早出現于西周,到了隋唐的時候,就形成了完整的理論,很多時下十分流行的酒令,大多數都是從唐漢時期流傳下來的。作為一種文化傳承,酒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古時候,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后漢賈逵因此撰寫了《酒令》一書,來記錄和規范酒令的種種行為。在唐王朝時期,詩歌盛行,與酒相關的詩歌更是不勝枚舉。如李白的《將進酒》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白居易則提到了飲酒時用的籌子:“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等等。
酒令衍生出來的劃拳文化
酒令有很多的支流,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里,都有自己的行酒令。在紅樓夢中,既有大觀園里公子小姐們的“酒文會”,也有下人仆從的劃拳行令。反正是怎么開心怎么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是中華文化包容性極強的一面。
在尋常百姓之家,更喜歡采用劃拳這樣的方式來飲酒作樂,畢竟,拽詩拽文是一個門檻很高的東西。劃拳就不一樣了,只要有心去學,很快就能夠學會。更重要的是,劃拳行令比拽詩文更為熱鬧,更為有趣,實在是雅俗共賞。
劃拳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在《勝飲篇》中這樣記載道:“皇甫嵩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指有名,通吁五指為五峰,則知豁拳之戲由來已久。”皇甫嵩是何許人也?熟悉歷史的都知道,他是東漢末年與曹操劉備同時期的人物。由此可見,劃拳文化在1800多年前就開始流行了。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風俗各異。中華文明從最初的中原文化一直擴張,融會貫通。劃拳文化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化多端,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比如在有的地方,令詞為“一條龍、哥倆好、三匹馬、四喜財、五魁首、六六六……”;有的地方則為“一心靜、二郎山、三環三、四季花、五魁首、六華聯……”;還有的地方為“一心敬、兩相好、三結義、四鴻禧、五魁首、六大順…”等等,不一而足。
下面,我就以流傳最為廣泛的令詞“一心敬、哥倆好、三星照、四季財、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匹馬,九常有,十全到”來解釋一下這些令詞的內涵。
一心敬:語出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高都護馬行》:“與人一心成大功。”是祝酒人誠心敬酒的意思。
哥倆好:表示與渴酒對手的相親相近。
三星照:指福、祿、壽三星高照。
四季財:四季都發財的意思。
五魁首:五魁指《詩》、《書》、《易》、《禮》、《春秋》五種經籍著作,寓意高中。
六六六:根據《左傳》記載:“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意思是事事順利。
七個巧:同“乞個巧”,與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有關系。
八匹馬,周穆王時期的八匹駿馬,意思是指對方是個人才。
酒常有:意思經常有酒喝。
十全到:意思是十全十美。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這些詩詞的具體含義之后,會更加地愛上我們的酒文化吧!
酒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奇葩,是有別于其他文明的重要存在。千百年來,華夏兒女都用這樣的方式來傳承自己的文明,即使在今天,依然受歡迎。
參考資料:《周禮》、《左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