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藥草花園 花園實驗室
隨著最近食品安全和環境問題的加劇,有機栽培和蔬果園藝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我也成為了這關注大軍中的一員。 在 前 年年初走訪澳大利亞的一個月里,我特別關注了該國蔬果園藝和有機栽培的狀況,最后發現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無處不在。
從城市街頭的小花壇到居民后院的蔬菜地,從園藝協會花展上項目繁多的蔬菜比賽到小學校里精美的菜園手工,蔬果園藝的普及程度非常高。無論是公共的植物園還是個人的小菜地,又在力所能及之處都非常自然地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有機栽培手段,幾乎達到了無蔬果不花園,無有機不園藝的程度。
我在途中一邊觀看,一邊利用網絡和書籍做了一些簡單的查閱,自感還沒有資格去探討有機栽培這一深刻的問題,以下就根據隨手擷取的幾個畫面,來從細節上浮光掠影地介紹下該國的蔬果園藝狀況,為感興趣蔬果園藝和有機栽培的各位提供一點小小的參考。
1,悉尼:曼西小學蔬果園和曼麗谷社區農園
曼西小學蔬果園是我訪問的第一個蔬果園,曼西小學位于悉尼北郊,是一所公立小學。和很多地方的小學校一樣,這里也開辟了兩塊給孩子們學習和參與用的蔬果園。唯一不同的是蔬果園占地面積很大,和游樂區面積相等,在夏秋時節,金燦燦的向日葵幾乎成為了學校的標志。蔬果園園里除了常見的青菜、南瓜、西紅柿等蔬菜,還有栽種桃樹、西番蓮等水果,以及旱金蓮等花卉。
曼西小學蔬果園分成兩部分,教學樓的前菜園種植香草、時令蔬菜等矮小而需要打理觀察的蔬菜,教學樓與操場間的大型后園則了種植向日葵、桃樹、南瓜等占地較大的蔬果,教學樓的墻壁上還攀爬著整整一面墻的西番蓮,不僅僅可以收獲到芳香的百香果,還對于氣候炎熱的悉尼地區可謂是一個降低墻面溫度的好方法。
這個蔬果園的最大特點是全部采用抬升式花箱種植,主要原因是整個澳洲的土壤相當貧瘠,尤其缺乏植物生長的有機質和磷元素。曼西地區靠近海濱,土地以沙壤為主,用鐵鍬挖掘數十厘米下依然是沙土,所以這里的蔬菜全部種在了彩色的金屬種植箱里。
種植箱造型有圓有方,大小規格齊全,顏色也很豐富,既有鮮艷的紅黃,也有淡雅的藍白灰,高度在30cm左右,恰好容納一株蔬菜的根系。轉角設計成圓形,避免了對孩子和老人造成傷害。
此后在該地區的社區花園和南澳省的阿德萊德也看到類似設計的種植箱,看來這種種植箱是該國蔬果園藝的主流設施。
我正在疑惑如果需要填充這么多種植箱,每年需要補充多少土壤的時候,就發現了前菜園里還有一個堆肥區,并排放置著三只憨態可掬的堆肥桶。
所謂堆肥就是將修剪下的植物枝葉和生活中的植物類垃圾、紙張收集到一個大型密封容器,經過半年左右的微生物作用,自然轉化為土壤的過程。堆肥產生的土壤天然疏松,富于有機質,是遠勝于本地自然土壤的栽培基質,利用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缺土的問題,還讓土壤和植物得到了良好的循環。
在堆肥區的工具房邊有一個小型雞舍,通過張貼在工具房上的堆肥改良土壤說明了解到,這幾只悠閑啄食的母雞不僅孩子們喜愛的寵物,更是為蔬果們提供糞肥的肥料制造者。
為孩子們的小身材準備的迷你小花箱。
曼麗谷社區農園位于一條繁忙的公路邊,屬于國外常見的市民農園中的一類。農園面向該地區的所有居民開放,在支付大約40澳元的會員費后,就可以成為會員,參加種植學習課、周六的交流茶會、以及和其他人一起耕種公共用地。在學習完成種植課程和為公共區域服務一段時間后,又可以申請一塊個人自行耕耘的小份土地。
農園里最顯著的部分分配給由會員們統一打理、分享收獲的公共用地,因為是集體協同勞作,這個部分的設計相對復雜,包括大片的菜畦、抬升式種植箱、聚會休息區,育苗溫室、兒童樂園、還有一個小小的秘密花園。
占地面積較大的果樹也都種植在公共區域里,悉尼氣候溫和,大約等同我國廈門地區,這里種植的水果以傳統的地中海蔬果園里常見的檸檬、萊姆等柑橘類為主,也有數株已經碩果累累的香蕉樹。
菜畦和大型種植箱里則種有豆類、茄瓜、甘藍類等,香草調料植物。因為蔓延性強、被限制在水泥花壇薄荷、高大的洋蔥和富有熱帶特色的生姜、結出成串紫色種子的羅勒、沿著道路種植的蒜味紫嬌花,清新的葉色變化讓單調的綠菜地顯得生機勃勃。
看到這里,要不是葉子上被蟲子啃咬的孔洞,根本看不出這個市民蔬果園有致力于有機栽培的特色,一切都是平平淡淡,仿佛十分自然。但是打開曼麗谷農園的網站,才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宣傳口號就是:“我們美麗的曼利谷農園是一個有機花園。你可以直接吃到從地面長出的草莓,從樹上結出的桑葚,無需任何清洗。”
在網站上了解到,農園沒有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主要的殺蟲手段是依靠動物天敵(如七星瓢蟲)和鳥兒,而營養手段則是自制的堆肥、咖啡渣,和動物糞。
最有趣的天然肥料是被稱為“蚯蚓果汁”和“堆肥茶”的水肥,即利用蚯蚓分解有機質制成堆肥,再將堆肥浸泡出一種棕褐色液體,代替水溶性化學肥料來澆灌植物,就可以在植物生長的必要階段隨時追加肥料了。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蔬果園和云山花園
墨爾本被稱為花園城市,它的皇家植物園更是花園中的花園。而在這座植物園進門處可以看到一所綠籬環繞的蔬果園。從鐵藝大門進入,整個蔬果園分成若干區域,種植區由木制抬升式種植箱、通路由砂石組成,此外還有一個兒童玩樂的小沙坑。
蔬果園里盛開著大叢玫紅色松果菊,種植箱邊緣搭配有金盞花、萬壽菊,燦爛的花色色鮮艷醒目,這種規劃上體現了一個歷史悠久的種植理念:結伴種植。也就是把性質上相互補充的植物種在一起,通過它們彼此作用,實現自然的肥料供給或是病蟲害防治。
西方有句農諺:“玫瑰愛大蒜,西紅柿愛萬壽菊”,說的就是兩組常見的植物伙伴。玫瑰愛大蒜是因為大蒜的辛辣氣有著驅蟲殺菌的功能,而西紅柿愛萬壽菊,則是因為萬壽菊的氣味可以預防線蟲,鮮艷的花朵又能吸引蜜蜂來為西紅柿授粉,這難怪讓菜園種植者者對它欲罷不能。
在整個蔬果園里種植的植物很有講究,這樣的搭配隨處可見。
過去我曾記述過澳洲云山花園的精美花境設計,其實云山花園還擁有一個面積巨大的蔬果花園。這個蔬果園展現了一種傳統英式蔬果園的美:田畦劃分規整,每塊田畦都用紅磚鑲成鋸齒邊。
最近在澳大利亞很流行一個詞是“傳統”,曾經被視為過時的傳統做法,和傳統蔬菜品種都得到前所未有的種植,傳統的西紅柿品種例如牛排西紅柿,會比新品種更受歡迎,種子的售價也更高。
而在書店里“深耕:我爺爺是這樣種植的”,“祖母的玫瑰書”,這樣的傳統農業書,也深受歡迎。
云山蔬果園的設計和傳統的流行不謀而合,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水果樹籬,傳統的英國菜園有把水果樹通過捆扎到墻面成平面形的習慣,這樣一則可以利用到墻面等垂直空間,同時也使植物的枝葉各部分均勻接受光照。
3,其他:阿德萊德市民菜園
阿德萊德市民菜園位于市中心的公園里,只有小小數個菜畦,種植有茄子瓜類等蔬菜外,還有更適宜阿德萊德干燥氣候的薰衣草和金盞菊,市民可以采摘走園內的蔬果,唯一需要留下的是植物本身。
饒有特色的是在2013年該園搞了個蝴蝶馬賽克活動,由當地的市民和中小學校一起制作了很多蝴蝶造型的馬賽克手工制品,即有插在桃樹花壇里的大型花插,也有穿行在薰衣草間的蜿蜒蝴蝶瓷磚小徑,在把蔬果園打扮得美麗的同時,也教育了孩子和市民們:昆蟲是花園里必不可少的伙伴。
6,品種、書籍與有機栽培
澳大利亞的蔬菜品種很豐富,在市區的家居中心和郊外的大型園藝店都有不遜色于花卉貨架的專區銷售菜苗,在我去的秋初季節,最多見是結滿果實的辣椒苗,顏色形狀不同,五彩繽紛,不知道當地人購買它是真吃呢還是干脆當成一個裝飾品。
除了辣椒還有生菜和胡蘿卜等,對于沒有加溫設施的家庭,如何在炎夏和寒冬提早播出種苗決定了春秋兩個生長季節的收成質量和時間,垂手可得的成品菜苗可謂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人們購買整張穴盤的菜苗回家,經過數個星期的培育,就可以得到新鮮的色拉菜盆。
至于果樹苗因為價格昂貴,商家提供的選擇更加豐富,藍莓、檸檬、酸橙等品種尺寸齊全,還有當地原產的珍稀品種,除了常規的樹苗,也有用木格柵造型成橫拉株型的小樹,可見這種造型已是深入人心。
澳大利亞有機栽培經歷了四個階段:無化肥,無農藥,重生土壤和自然生活。從這些案例中,也可以瞥見一些皮毛。
在科技和經濟日益快速發展的今日,“慢下去 ” 的有機蔬果園藝反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希望這篇關于澳洲有機園藝的觀察簡報,給我們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