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鵝腸菜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鵝腸菜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于《本草綱目》,由于把它的莖折斷如鵝腸而得名;別名在《中國植物圖鑒》中記載為牛繁縷;在甘肅武都叫鵝腸草、石灰菜、雞卵菜;在陜西石泉叫大鵝兒腸;在湖北叫鵝兒腸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石竹科鵝腸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鵝腸菜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分布,極為普遍;通常生長在河流兩旁的沖積沙地上、灌叢林下、水溝旁、田邊地埂。
3,外形特點
為多年生草本,有須根;莖叉式分枝,基部匍匐,先端逐漸上升,長50-80公分,上部有腺毛;
單葉對生,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2-5公分,葉邊全緣,莖上部葉無柄,下部葉有長5-15毫米的葉柄;
聚傘花序,苞片葉狀,花梗細,開花后伸長而下垂,萼片5個,窄卵形,花瓣5個,白色,先端2深裂,裂片線形或披針形,雄蕊10個,稍短于花瓣,5-8月開花;
蒴果卵圓形,稍長于宿存花萼,種子腎形,褐色,稍扁,有刺狀突起,6-9月果實成熟。
二,鵝腸菜的主要用途
第一,它的嫩莖葉和幼苗開水焯后可以炒食、煮食或做湯用;根據有關測定,鵝腸菜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一種野菜,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磷、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鈣、鉀、鎂、鈉、鐵、錳、鋅等營養物質。
第二,鵝腸菜的全草藥用,根據資料記載其味咸,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去瘀、驅風、表寒功效。藥用時請遵醫囑。
另外在農村人們通常采摘它的幼苗作家畜飼料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