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兒感冒常用中成藥

一、風寒感冒


1.兒感清口服液


【藥物組成】   紫蘇葉、荊芥穗、薄荷、黃芩、桔梗、化橘紅、法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   解表清熱,宣肺化痰。適用于外感風寒、肺胃蘊熱證,癥見發熱惡寒,鼻塞流清涕,咽喉腫痛,咳嗽有痰,色白,口渴,舌淡紅或紅,苔白,脈浮滑。

【特點分析】   本成藥清熱化痰之力突出,又能解表和胃,但解表之力較弱,對于風寒表證不著,但兼痰熱內蘊者較宜。臨床以發熱惡寒、咳嗽有痰、色黃白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鎮痛、抗感染、止咳、化痰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寒、肺胃蘊熱者。

【現代應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1~3歲,一次10ml,一日2次;4~7歲,一次10ml,一日3次;8~14歲,一次20ml,一日3次。

【使用注意】   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小兒感冒退熱糖漿


【藥物組成】   板藍根、大青葉、連翹、桑枝、荊芥、防風、紫蘇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疏風解表。適用于傷風感冒證,癥見畏冷發熱,咽喉腫痛,頭痛咳嗽,舌淡脈浮。

【特點分析】   本成藥清解之力較為突出,功長清熱解毒,解表祛風。適用于外感風邪輕證,熱毒內壅者較宜,尤以咽喉腫痛者更為適宜。臨床以惡寒發熱、咽痛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熱、抗感染、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邪者。

【現代應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2個月至1歲一次4ml,2~5歲一次6ml,6~8歲一次8ml,9~10歲一次10ml,一日3~4次。

【使用注意】   脾虛易腹瀉者慎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3.小兒清感靈片


【藥物組成】   羌活、黃芩、荊芥穗、防風、蒼術(炒)、白芷、川芎、葛根、牛黃、地黃、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主治】   發汗解肌,清熱透表。適用于外寒內熱證,癥見發熱怕冷,肌表無汗,頭痛口渴,咽痛鼻塞,咳嗽痰多,體倦乏力,舌淡苔白或白膩,指紋紫滯。

【特點分析】   本成藥由張元素《此事難知》的九味羌活湯加減而成,功長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并兼清熱養陰之效。其特點在于“分經論治”,表里兼顧,寒熱并用,升降有度,辛溫升散而不傷陰,清熱寒涼而不礙邪。對于外寒里熱之表證較宜。臨床以惡寒發熱、無汗、頭身強痛、口渴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抗炎、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寒內熱者。

【現代應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1歲以內一次1~2片,1~3 歲一次2~3片,3歲以上一次3~5片,一日2次。

【使用注意】  風熱、暑濕感冒不宜應用。忌食生冷、辛辣及不消化食物。


二、風熱感冒


1.小兒解表顆粒


【藥物組成】  金銀花、連翹、荊芥穗、防風、紫蘇葉、葛根、蒲公英、黃芩、牛蒡子(炒)、人工牛黃。

【功能主治】  宣肺解表,清熱解毒。適用于外感風熱證,癥見發熱惡風,頭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癢,舌紅苔薄黃,指紋青紅或脈浮數。

【特點分析】  本成藥解表之力較為顯著,清熱之效稍遜,適用于外感風熱,表證、熱象皆較顯著者為宜。臨床以發熱惡風、咽痛、舌紅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熱、抗感染、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1~2歲一次4g,一日2次;3~5歲一次4g,一日3次;6~14歲一次8g,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者慎用。脾虛便稀者慎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膩的食品。


2.小兒退熱口服液(顆粒)


【藥物組成】 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連翹、梔子、牡丹皮、黃芩、重樓、竹葉、地龍、白薇、柴胡。

【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解毒利咽。適用于外感風熱證,癥見發熱惡風,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或耳下腮部腫脹、疼痛,咀嚼不便,咽喉痛癢,舌紅苔黃,指紋紫或脈浮數或滑。

【特點分析】  本成藥清熱之力較為突出,功長解毒退熱,并兼涼血散瘀之效,對于外感風熱、熱毒壅盛者較宜。臨床以發熱惡風、咽痛腮腫、舌紅苔黃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熱、抗感染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痄腮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感冒、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液:口服。5歲以內一次10ml,5~10歲一次20~30ml,一日3次。顆粒劑:開水沖服。5歲以內一次5g,5~10歲一次15g,一日3次;或遵醫囑。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者慎用。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品。


3.小兒柴桂退熱口服液(顆粒)


【藥物組成】  柴胡、桂枝。

【功能主治】  發汗解表,清里退熱。適用于風熱襲表證,癥見發熱,頭身痛,流涕,口渴咽紅,溲黃,便干,舌紅苔黃,脈浮數。

【特點分析】  本成藥為臨床小兒常用退熱中成藥之一,功長解表退熱。藥僅兩味,為太陽少陽合治之劑。雖清解之力較弱,退熱之效卻較為顯著。故對于外感表邪所致的中低度發熱較宜。臨床以發熱、惡寒、咽干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感染、抗病毒、鎮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1歲以內,一次5ml;1~3歲,一次10ml;4~6歲,每次15ml;7~14歲,一次20ml。一日4次,3天為一個療程。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者慎用。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4.小兒熱速清口服液(顆粒)


【藥物組成】  柴胡、黃芩、金銀花、連翹、葛根、板藍根、水牛角、大黃。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瀉火利咽。適用于外感風熱證,癥見高熱,頭痛,咽喉腫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結,舌紅苔黃燥,指紋浮紫或脈浮數。

【特點分析】  本成藥功長清熱瀉火,又兼解表散風之功,對于外感風熱表證,邪熱內盛者較宜。臨床以高熱、咽痛、便干、舌紅苔黃燥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熱、抗感染、鎮咳、祛痰、增強免疫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1歲以內一次2.5~5ml,1~3歲一次5~10ml,3~7歲一次10~15ml,7~12歲一次15~20ml,一日3~4次。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或脾虛、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


5.小兒雙清顆粒


【藥物組成】  人工牛黃、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厚樸、板藍根、連翹、拳參、石膏、萊菔子(炒)、荊芥穗、薄荷腦、冰片。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表里雙解。適用于表里俱熱證,癥見發熱口渴,咽紅流涕,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脈數或浮數。

【特點分析】   本成藥清熱解毒之力較為顯著,能通瀉氣分血分邪熱熾盛,兼疏風之力,又有辛涼開竅、平抑肝陽之功,防小兒熱盛而致痙厥神昏;兼健脾消食之品,防苦寒傷陽敗胃而致納差食減。故為表里雙解之劑,適用于小兒外感屬表里俱熱證,臨床以發熱口渴、咽紅流涕、舌紅苔黃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表里俱熱者。

【現代應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周歲以內小兒一次0.5~1袋,1~3歲一次1~1.5袋,4~6歲一次1.5~2袋,7歲以上一次2~2.5袋,一日3次;重癥者于服藥后2小時加服一次。

【使用注意】  不可過量久服。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


6.小兒感冒顆粒


【藥物組成】  廣藿香、菊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地黃、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適用于外感證,癥見發熱、頭脹痛、咳嗽痰黏、咽喉腫痛,舌質紅舌苔黃燥,脈象洪數。

【特點分析】  本成藥以清熱解毒之功為主,兼有疏風解表之力,可令風之邪從表里雙解。又有芳香辟穢之功,善化中焦濕濁,且柔和不烈,不至走竄耗散。另有涼血養陰之效,清熱而不傷陰。故能顧護脾胃及陰津,為清解而不苦燥之劑,適用于小兒感冒證屬風熱,表證不重,陰液已傷者,臨床以發熱惡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1歲以內一次6g,1~3歲一次6~12g,4~7歲一次12~18g,8~12歲一次24g,一日2次。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者,糖尿病患兒、脾虛易腹瀉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


7.安兒寧顆粒


【藥物組成】  天竺黃、紅花、人工牛黃、短管兔耳草、巖白菜、高山辣根菜、白檀香、唐古特烏頭、甘草。

【功能主治】  清熱祛風,化痰止咳。適用于外感風熱證,癥見咳嗽有痰,發熱咽痛,舌質紅舌苔黃燥,脈象洪數。

【特點分析】  本成藥為取自藏醫傳統古驗方,其清肺退熱、止咳化痰之功顯著,又能涼心定驚,以防熱盛痙厥。本成藥清解退熱、止咳祛痰之力較好,適用于外感風熱,熱象偏盛者,臨床以發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1歲以內一次1.5g,1~5歲一次3g,5歲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或脾虛、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


8.柴黃顆粒


【藥物組成】  柴胡、黃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瀉火利咽。適用于外感風熱證,癥見發熱,周身不適,頭痛,目眩,咽喉腫痛,咳嗽,大便干結,舌紅苔黃燥,脈浮數。

【特點分析】  本中成藥解毒清熱作用明顯,疏風解表作用較弱,適用于外感風熱,熱象明顯者,臨床但見發熱即可使用,一般以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大便干結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抗病毒、解熱、抗感染、鎮痛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風熱者。

【現代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一袋,一日2次。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或脾虛、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


三、感冒夾滯


1.消食退熱糖漿


【藥物組成】  柴胡、黃芩、知母、荊芥穗、青蒿、牡丹皮、檳榔、厚樸、水牛角濃縮粉、大黃。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食通便。適用于外感時邪、內兼食滯證,癥見高熱不退,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瀉,大便秘結,大便不暢,舌苔薄膩,指紋浮滯,脈浮滑。

【特點分析】  本成藥長于清肝涼血,并兼生津之功,能清熱解表,瀉下導滯。對于表證不著,熱入營血,并兼食滯明顯者較宜。臨床以高熱、大便不暢、苔薄膩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感染、鎮痛、調節胃腸運動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外感時邪、內兼食滯者。

【現代應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1歲以內一次5ml,1~3歲一次10ml,4~6歲一次15ml,7~10歲一次20ml,10歲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使用注意】  風寒感冒、脾虛便溏者慎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品。


2.香蘇調胃片


【藥物組成】   廣藿香、香薷、紫蘇葉、木香、厚樸(姜炙)、砂仁、枳殼(去瓤麩炒)、陳皮、山楂(炒)、麥芽(炒)、六神曲(麩炒)、茯苓、白扁豆(去皮)、葛根、生姜、甘草。

【功能主治】  解表和中,健胃化滯。適用于胃腸積滯、外感時邪證,癥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脘腹脹滿,身熱體倦,飲食少進,不思乳食,嘔吐泄瀉,氣味酸餿,小便不利,舌苔薄膩,指紋浮滯,脈浮滑。

【特點分析】  本成藥芳香理氣之功明顯,故對于外感風寒、食滯中脘所致的感冒、霍亂吐瀉、水土不服、食積厭食或是山嵐瘴氣皆可使用。若用以治療外感,臨床以惡寒發熱、脘脹納呆、苔白膩為使用指征。

【藥理作用】  具有解熱、抗感染、調節胃腸運動、促進消化等作用。 

【傳統應用】  感冒證屬胃腸積滯、外感時邪者。

【現代應用】  小兒消化不良、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不良反應】  目前尚未檢索到不良反應報道。

【用法用量】  口服。周歲以內1~2片,1~3歲一次2~3片,3歲以上一次3~5片,一日2次。溫開水送下。

【使用注意】  食積無表證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膩性食物。




【本文選自《基層中醫師必備藥物手冊》,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該書詳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小兒呼吸道感染中醫療法第一節
常用兒科中成藥之-感冒篇
柴胡
治感冒的中成藥
感冒分風熱感冒、風寒感冒等,能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藥大全
【治感冒的中成藥,見到就趕緊收藏】【感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贤区| 阳信县| 太康县| 探索| 金昌市| 湘阴县| 罗源县| 镇原县| 丹棱县| 北安市| 咸丰县| 滦南县| 鄂州市| 汉沽区| 汕头市| 兴义市| 建平县| 巴塘县| 个旧市| 新民市| 龙陵县| 馆陶县| 五寨县| 庆云县| 曲松县| 抚宁县| 体育| 兰西县| 大余县| 宜州市| 区。| 吉林市| 修武县| 潼南县| 红原县| 呈贡县| 桑植县| 夹江县| 若尔盖县| 夏河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