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城市房屋拆遷程序
一、房屋拆遷申請
無論單位或個人因從事建設項目需要進行房屋拆遷時,都要向被拆除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拆遷申請,并同時提交下列材料: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拆行計劃或拆遷方案、辦理存款業務的金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是拆遷申請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必須確切地說明拆遷的范圍,拆遷的對象,拆遷的實施步驟,對拆遷范圍內的被拆遷居民、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補償安置方案,安置房和臨時安置周轉房的房源情況,涉及拆遷的各項補償費、安置費的預算情況,以及拆遷期限、具體時間安排等。
二、房屋拆遷審批
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拆遷申請之日起30日,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發給拆遷申請人房屋拆遷許可證。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事項,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三、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在房屋主管部門審查、審批拆遷并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后,房屋拆遷人應與被拆遷人按照規定就補償、安置等問題簽訂書面協議。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補償安置協議應當規定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以及違約責任等事項。
1、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主要內容:
(1)、被拆除房屋的坐落地點、面積和用途;
(2)、補償方式;
(3)、補償金額;
(4)、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
(5)、搬遷過渡方式及期限;
(6)、違約責任等。
2、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特征:
(1)、協議當事人是特定主體,即拆遷人必須是經過有關部門批準的單位和個人,被拆遷人必須是列入拆遷范圍的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
(2)、協議簽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3)、協議簽訂有相對的強制性。
補償、安置協議訂立后,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并送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拆遷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補償、安置協議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并辦理證據保全。
四、實施拆遷
拆遷人必須在拆遷許可證規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進行拆遷,不得超越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托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托。
拆遷人委托拆遷的,應當向被委托的拆遷單位出具委托書,并訂立拆遷委托合同。拆遷人應當白拆遷委托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托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被委托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
五、城市房屋拆遷的補償
1、補償對象
房屋拆遷補償關系到拆遷當事人的經濟利益,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全民、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等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房屋被拆除,給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造成了一定的財產損失。為保護被拆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給予補償。應當明確的是,補償的對象是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而不是使用權人。所有人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入。
2、補償形式
房屋拆遷補償有兩種方式,即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
(1)、貨幣補償是指拆遷入將被拆遷房屋按照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以貨幣結算方式補償給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2)、房屋產權調換是指拆遷人用自己建造或購買的產權房屋與被拆遷房屋進行調換產權,并按拆遷房屋的評估價和調換房屋的市場價進行結算調換差價的行為。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拆除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拆遷租賃用房時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時,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除上述兩種情況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3、特殊情況的房屋拆遷補償
(1)、出租房屋的拆遷補償。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入給予補償。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
(2)、產權不明確房屋的拆遷補償。拆遷產權不明確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后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3)、設有抵押權房屋的拆遷補償。《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依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執行。抵押當事人就解除抵押關系或重新設定抵押物達成協議的,拆遷補償按正常情況進行;抵押當事人無法達成協議的,按照法律規定的清償順序進行清償,不足清償抵押權人的,抵押權人按照有關擔保的法律規定,可向抵押人進行追償,抵押權因房屋滅失而消失。
(4)、拆遷公益事業房屋及其附屬物的補償。公益事業一般指文教、衛生及社會公共福利方面的非生產性事業,拆遷公益事業用房的,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5)、臨時建筑、違章建筑的拆遷補償。臨時建筑必須在批準的使用期限內拆除。因此,拆除已超過批準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筑,不給予補償。對于尚沒有超過批準使用年限的臨時建筑,可考慮臨時建筑在使用期內的殘值和剩余合法使用期的長短,給予適當補償。
違章建筑的存在是不合法的,拆除違章建筑不予補償。
六、城市房屋拆遷的安置
根據我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拆遷人應當提供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房屋,用于拆遷安置。
1、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
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入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入提供的周轉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
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
因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2、房屋拆遷糾紛的處理。拆遷入與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形式和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租安置地點、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經拆遷當事人提出申請,由批準拆遷的房屋主管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準的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對行政裁決的程序和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行政裁決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當事人對行政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為了不影響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當拆遷人已根據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拆遷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市、縣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行政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根據《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規定,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前,應當邀清有關管理部門、拆遷當事人代表以及具有社會公信力的代表等,對行政強制拆遷的依據、程序、補償安置標準的測算依據等內容,進行聽證。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必須經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后,方可向政府提出行政強制拆遷申請。未經行政裁決,不得實施行政強制拆遷。
拆遷人未按裁決意見向被拆遷人提供拆遷補償資金或者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不得實施強制拆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