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大數據提升審計質量、改進審計方法已成為實現審計全覆蓋的重要途徑。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利用大數據手段開展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是提高財政管理水平、提高預算資金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徑。
利用大數據開展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幾點創新
建立機構出臺制度保障大數據審計。近年來,某縣審計局充分認識到需要大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專門成立計算機應用小組。年度的部門預算執行全覆蓋審計和需要批量處理、集中分析的工作都安排在計算機應用小組進行,為開展大數據審計和實現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出臺《審計數據分析運用管理辦法》、《計算機審計操作規程》等制度,這些制度的實施為持續推進利用大數據開展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效監督資金流轉全過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利用大數據開展預算執行審計不僅可以查看預算資金在主管部門這一環節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而且可以實時追溯資金的財政批復及后續流轉過程,從而加大對部門用款單位的監督力度。例如,以財政資金為主線,將財政預算管理與國庫支付系統連接建立模型,追蹤財政部門年初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從預算安排到批復預算,再到部門單位使用資金的各環節情況。在模型篩選出初步結果后,審計人員結合自身職業判斷確定審計重點,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單位或項目延伸核查,提高了審計精準度。又如,在分析近兩年立項的項目截至目前的執行率時,審計人員利用項目收支決算表、行政事業類項目收入支出決算表和基本建設類項目收入支出決算表建立模型,計算項目預算執行率,統計項目的結余結轉金額,并篩查出預算執行率低于30% 的項目,并重點分析這些項目執行率低的原因,提出審計建議,以利于及時推進項目執行進度,盡早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激發審計活力。一是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在招錄新人時優先考慮具有計算機背景的專業人才,并通過補充專業技術能力突出的新人,提高審計隊伍的業務和計算機應用水平;二是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對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審計人員,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大數據審計應用方面的培訓和參與利用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項目,在實踐中提升大數據分析的應用能力;三是強化專業融合機制。加強審計人員之間的協調合作,注重每個審計項目組的業務和計算機審計人員搭配,促進審計業務骨干和計算機專業能手充分合作交流,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效果。四是優化干部配備機制。著重圍繞開展大數據審計和部門預算執行全覆蓋審計推行干部輪崗交流,避免一些干部長期工作在同一個崗位上,活力不足、缺乏激情的現象發生,激發審計干部的干事積極性和創造性。
提升審計層次,節省審計成本。在傳統審計方式下,審計組在某被審計單位就地審計,花費大量時間人力發現該單位在個別或部分審計事項存在問題,審計結論具有個體性、特殊性。大數據審計方式的創新,使審計人員不再局限于抽樣樣本,而是著眼于全部數據,使審計結果更具全面性、整體性,促進了縣財政部門出臺制度規定,規范管理。例如,在對某單位的預算執行審計中,通過大數據分析本級編制實名制系統數據,抽取部分預算單位實名制信息與預算單位實際在崗人員信息、財政供養人員信息進行比對,發現編制信息管理不嚴、信息錄入不準確、更新不及時等普遍問題,揭示編制部門信息化推進較慢,信息系統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通過對本級財政供養人員數據分析,從人員年齡、學歷、工齡等發現未經規定程序入編、在編不在崗等情況疑點,對比分析編制數據和財政供養人員數據、部門單位人員信息表(或工資表),檢查本級部門單位人員超編情況。傳統審計方式下挖掘此類審計線索的成本比較高,使用大數據分析,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節省了審計成本。
思考和建議
(一)建立健全大數據環境下全覆蓋長效工作機制
目前,桓臺縣審計局將一級預算單位、縣屬國有企業、重點公共和民生資金、重大公共投資項目以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全部納入審計覆蓋范圍。統籌運用經常性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兩種方式,針對不同的審計對象,采取不同的頻率和組織形式,實現對所有聯網單位每年覆蓋一次、最長兩年覆蓋一次,對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五年內至少覆蓋一次。以實時審計大數據為支撐,采取非現場數據分析比對與現場核查問題線索相結合的方式。創新“上審下” “聯合審”或“交叉審”的審計方式,加強與組織、紀檢、巡視、檢察、國資監管等執紀執法部門的協調配合,增加審計全覆蓋的深度。
(二)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統籌規劃,推動信息資源共享
目前各部門各系統從上至下建設的財務、業務信息系統普遍缺乏統籌規劃,信息資源無法共享,甚至同系統同部門內部的不同信息系統之間都相互獨立、互不關聯。為解決這一問題,推動各系統間信息資源相互共享,提高大數據審計成效,應積極爭取相關主管部門支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數據。如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要求財政部門細化要求,督促各主管部門及下屬單位進行賬務處理時與國庫集中系統的項目名稱一一對應。又如就政府采購和招投標審計事項,加快推進與縣發改委、縣規劃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統一的審批平臺,實現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同時,要做好對被審計單位的宣傳普及工作,介紹全覆蓋審計的概念及發展趨勢,爭取其支持和理解。
(三)進一步利用數字化平臺,提高審計層次和深度
近年桓臺縣審計局借助大數據平臺下開展的部門預算執行全覆蓋審計,基本實現了對桓臺縣本級預算單位的審計全覆蓋,但對違紀違規問題和預算資金執行績效等方面的審計分析深度仍需進一步加強,審計發現宏觀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的力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進一步加大數據分析力度,打破系統和行業界限,深入開展跨區域、跨系統、跨行業的數據分析,逐步建立縱向和橫向審計數據分析方法體系,建立動態分析模型,實現常態化的數據異常預警機制。二是持續加大對預算執行績效審計力度,在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強化績效審計理念,注重關注公共財政資金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性,重點解剖被審計單位的項目預算的“業務指標”,并著重分析預算編制和執行存在的差異,以最終指出在財政資金分配及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體制、制度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問題。三是進一步探索嘗試將最新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及經濟學、統計學理論運用到大數據審計分析中來,加強在全局性、傾向性、潛在性、苗頭性等財政管理問題上的審計力度,提高審計機關在宏觀層面為地方經濟“診斷把脈”、服務政府改革發展的能力。
注: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