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安碑林的前世今生,容納了2000多年書法藝術的盛景

文·段宏剛

“碑”在《說文解字》里這樣解釋:碑,豎石也。特指那些豎立起來,刻有文字和圖畫,記錄事件或功勛的石頭。

“碑”誕生于秦代,最初名稱叫“刻石”,漢代以后普遍稱作“碑”或“石碑”。

隨著形式的完善,用途的擴大,分工的明確,石碑的種類越來越多,主要有:

功德碑,用來記錄帝王的豐功偉績。

廟碑,用來記載寺廟修建的過程,或者用來崇拜仙佛。

界碑,用來標記兩個地區之間的邊界位置和走向。

墓碑,用來銘記死者姓名、年齡和生平事跡。

詩碑,專門用來篆刻著名詩人的著名詩篇。

紀念碑,用來紀念重大歷史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功勛。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石碑,是一座功德碑,跟秦始皇有關。《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記載: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意思是說:秦始皇出巡至東邊魯國的鄒嶧山(今山東濟寧嶧山),看到這里風景秀美奇特,宛若仙境,就跟隨行群臣商量,寫一篇文章,刻在石頭上,樹立在山上,用以稱頌秦國的功德,跟山川自然萬世永存。

李斯《嶧山刻石》局部

丞相李斯心領神會,當即用篆字作文一篇,秦始皇派人刻碑立于嶧山上,這座石碑就是秦代著名的《嶧山刻石》,碑文書體為小篆。

自秦始皇之后,刻碑記事蔚然成風,很快普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上至王侯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在許多重要活動里,都會樹立石碑、鐫刻文字用來紀念。

當然,在所有石碑種類里,唯有墓碑跟每個人的聯系最為緊密,適用性最廣,從秦漢誕生以來,在歷史長河里從沒有被淘汰,到現在已經傳承2200余年。

石碑屬于獨立的小品建筑,雖然不大,卻是集合了書法、雕刻、設計等多種藝術門類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種承載歷史文化的載體,具有突出的史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石碑哪怕再小,在制作時,也要從形式到內容再到審美要求上,做到盡善盡美。

一座完整的石碑,通常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構成,或者由一塊巨石整體雕刻而成,或者由三塊石頭雕刻,然后組合在一起。

石碑

碑首位于石碑的最上端,主要作用是用來裝飾,并有效增加石碑的藝術效果,大多數會雕刻成“盤龍”的樣貌,以浮雕為主。非常講究的使用者,會雕刻成圓雕,內容常常為“雙龍戲珠”、“龍鳳呈祥”、“麟鳳龜龍”等比較復雜,裝飾性很強,寓意突出的圖案。

簡化的碑首,則采取房屋屋頂的樣式,從側面觀看,碑首呈現出“人”字形,如同給碑身戴了一頂尖頂帽。

碑身居于整個石碑的中間,是石碑最主要的部分,有正面、背面,兩個側面,共四個平面。正面和背面用來刻寫碑文,所用字體往往追隨漢字字體的演化,以及書法藝術的審美變化,兩漢、兩晉到南北朝時期,通常以隸書為主,隋唐時期以楷書為主,宋代之后則以行書居多。

歷史上,凡是夠得上資格被邀請去書寫碑文的人,都是當朝一等一的書法高手,他們的碑文通過雕刻在石碑上,被當作書法范本永遠流傳下去。像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唐代楷書大師,都曾留下了璀璨的碑刻書法。

為了增加美觀性和裝飾性,許多石碑會在碑身的兩個側面,以及正、背兩面的邊緣,雕刻出龍紋或草木紋,這些裝飾性花紋的線條瀟灑爽利,跟碑身上書法線條的渾厚雄健,形成鮮明對比,有效烘托出石碑整體的藝術趣味。

顏真卿《多寶塔碑》

碑座是石碑的基座,也叫“鱉座”,主要起到支撐碑身的作用。碑座的制作,有復雜形態和簡化形態兩種。

復雜形態的碑座,制作起來很講究,造型是龍之六子的“霸下”,其樣貌是一只類似于龜、鱉之類的爬行動物,也被稱作龍龜。在我國傳統文化里,龍龜具有長壽、吉祥的象征,因此,用它馱著石碑,其美好寓意不言而喻。

雕刻出龍龜,再雕刻出龍龜身上的花紋和裝飾,相當耗費時間和金錢,在古代,也只有王侯將相才有資格使用龍龜碑座。

簡化形態的碑座,被雕刻成一個長方體石臺子,跟碑身連為一體,同樣能起到支撐作用,整體造型跟漢字“凸”十分相像,只不過,在視覺效果上,沒有龍龜基座那么漂亮和霸氣。

從秦漢到近現代,我國誕生了數以萬計的碑石,它們就像一座座永恒的石質史書,記錄著歷史的瞬間,讓后人有幸了解到歷史的真相,同時,還領略了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欣賞碑石文化的最理想場所,毫無疑問是西安碑林,它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石質文化和書法藝術的圣殿。

西安碑林

踏入西安文昌門向右看,便能看到西安碑林,這里因為是收藏中國古代石碑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數量最多,收藏種類最為齊全的石質文化藝術寶庫,里邊收藏有歷朝歷代11000余件石質文物,碑石叢立如林,非常壯觀,故有“碑林”之稱。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西安碑林何嘗不是這樣。西安碑林的建成,是依靠許多個古圣先賢,一點一滴貢獻自己的力量,無數個力量匯集起來后,才形成了今天宏偉壯觀的模樣。

第一位對碑林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物是唐末軍閥韓建(855年——912年),時任佑國節度使,駐守在京城長安一帶。

唐末由于局勢混亂,李唐王朝的江山搖搖欲墜,京城長安在多次戰火中被摧殘得千瘡百孔,梁王朱溫(852年——912年)在此時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天下大權,唐哀宗李柷不過是朱溫的傀儡。

903年,朱溫命令韓建重建毀于戰火的長安城。韓建雖然是一介武夫,但看到《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的那一刻,他還是被強烈震撼了。

只因為《石臺孝經》是一座具有教化作用的功德碑,并且出自御筆,由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于744年注解《孝經》并作序,親自執筆采用工整莊嚴的隸書寫出來,再由太子李亨用篆字寫好碑首,來年安排匠人鐫刻于石碑上,總共約1000余字。這座石碑全面而深刻地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文化,是唐代“以孝治天下”思想的集中體現。

《開成石經》

《開成石經》的意義更為重大,是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時期,唐朝政府創建的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由著名書法家艾居晦、陳玠執筆,用楷書寫好十二部儒家經典著作《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后,再由匠人鐫刻在石碑上,總共消耗石材114方,石碑上共計有65萬多字,是名副其實的石質書籍,被讀書人親切地稱作“石經”。

唐代的印刷術還不夠發達,書本較少,科舉考試在這時卻大力發展起來,讀書人想要學習名著,只能通過手抄的方式來獲得,在抄寫過程中,若出現筆誤難免會造成內容的混亂和錯誤。為了保證經典著作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創建一個標準的“樣書”范本,朝廷不惜人力、物力和財力,耗時7年,把它們雕刻完成,立于長安城國子監內,是當時所有知識分子必去拜讀和抄錄的對象。

《開成石經》由于承載著“樣書”的作用,自制作出來后,歷朝歷代對其非常重視,都會不遺余力地嚴加保護,因此,到現在,《開成石經》依然完好無損,是我國古代石碑里,品相最好的。

903年的長安城國子監,已經遭受較大破壞,為了保護好這兩部重要石經,韓建將兩部石經的一部分,搬遷至尚書省附近的文宣王廟(今西安鐘鼓樓附近)里保護起來,才讓它們躲過了戰火的摧殘。韓建的做法,為后人繼續收集、整理石碑,保護文化遺產,開了一個好頭。

《石臺孝經》

北宋時期,陜西轉運副使呂大忠(1020年——1096年)對碑林的發展壯大,同樣功不可沒。

呂大忠是北宋年間著名的“關學”大儒,于1091年上任陜西轉運副使,職責是管理陜西地區的交通運輸事務。上任伊始,他看到曾經安放《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的文宣王廟變得破敗不堪,再加上文宣王廟所處地勢較低,光照不足,時常有雨水聚集在此處,讓這里宛如沼澤,兩部石經常年浸泡在水洼里無人看管,周圍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本著保護先賢文化遺產的職責,呂大忠果斷將兩部石經搬遷到“京兆府學”北邊的高墻下,算是給它們找到了新的安身之所。

此時的呂大忠,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找一塊風水寶地,將京兆府學、文宣王廟,以及安放碑石的場所,修建在一起,給后人留下一筆看得見的文化財富,也不枉他在這里為官一場。

然而,他在這時已經是古稀老人,精力和時間都不允許他完成這個心愿。在上任的第五年,他就與世長辭。

但是,他的精神還是強烈地感染了繼任者,后來,經過多人捐款和出工出力,在呂大忠去世后17年,京兆府學、文宣王廟和碑林,終于被重新修建在一起,地址就在今天的碑林博物館,呂大忠的心愿同時也圓了。

北宋之后,凡是在陜西任職的官員,大多數養成了收集、整理、保護石碑的習慣,讓碑林內的石碑藏品逐漸豐富起來。凡是在陜西乃至西北地區缺乏保護措施的碑石,無一例外會被運送到碑林里,妥善保管起來。

西安碑林的藏品

從明清到現在,對碑林進行大規模修整有兩次,一次在清代乾隆年間,另一次在民國1937年——1938年期間,通過這兩次大修,基本上建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樣貌。

清代乾隆年間著名學者畢沅(1730年——1797年),因為在陜西任職期間表現優良,于1773年從陜西布政使晉升為陜西巡撫,在任期間,他為陜西做了許多功德無量的好事。

一是在任職的第一年,他打開國家糧倉救濟災民。因為陜西境內的黃河、渭河在1773年夏天泛濫成災,河兩岸許多人的家園被毀,連果腹都成問題,畢沅的賑濟,無疑是雪中送炭。

畢沅所做的第二件好事,就是四處征集石碑,重新布局碑林的建筑格局,對石碑進行科學管理和保護。

到清代乾隆年間,碑林里邊的藏碑數量已經達到8000余件,藏品的時間跨度從秦漢到清代中葉,將近2000年,分明變成一座燦爛輝煌的文化活化石的寶庫。博學多才的畢沅,對經史有很深的鉆研,深知這些石碑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對后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化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認為繼續增加完善碑林的藏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于是,他不斷籌集資金,甚至不惜拿出自己的俸祿,四處奔走,征集和購買散落在民間的石碑。或者,他重金邀請匠人,把歷朝歷代非常重要的書法名帖,一一雕刻在石碑上,然后把它們一批批運送到碑林里,進一步增加了碑林的藏品量。

西安碑林的藏品

畢竟,石碑上的刻字都是歷朝歷代書法藝術的精華,對那些學習書法藝術的人來說,怎能忽視對碑刻書法的鉆研。再加上此時期“碑學”書法興盛起來,一時間,制作、買賣拓片漸漸形成氣候。

制作拓片時,經過日積月累,對石碑上的文字和圖案都會產生磨損,最終導致字跡和圖案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被磨損掉。

畢沅自上任后,對私自制作和出售拓片者,嚴懲不貸,有效保護了石碑的完整度。他還專門設立了管理碑林的機構,定期對石碑進行護理,以延長存世時間。

民國時期,對碑林的完善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無疑是近現代建筑大師梁思成(1901年——1972年)先生。

此時,碑林里邊的石碑數量超過了上萬件,給它們建造什么樣的展館?怎樣把它們合理地陳列出來并保護起來?怎樣設計碑林的整體建筑形式?一系列問題擺在前面。

西安碑林的藏品

建筑大師梁思成臨危受命,依靠自己的卓越才華,很好地解決了以上問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碑林整體樣貌和建筑格局,實際上就是梁思成的智慧成果。

今日的碑林,是一座璀璨的石質文化藝術寶庫,更是書法藝術的圣殿,每一個立志于書法藝術的人,都會來這里瞻仰,踏入碑林,完全可以看清漢字和書法的演變史,領略到燦爛的傳統文化形態。博物館由碑林書法展區,石刻藝術展區,其它文物展區,三大部分組成,其中,碑林書法展區共有7個展室。第1展室陳列著《開成石經》和《石臺孝經》,突出了它們的重要地位和珍貴價值,因為它們代表了文化的典范,碑林當初的創建,也因它們開始。

其它6個展室則陳列著從秦漢到清代的功德碑、廟碑、家訓碑、墓碑、詩碑,等等等等,其中,唐代石碑從質量到數量都屬上乘,只因為唐代的文化藝術在古代是一座需要仰視的高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西安碑林,書法藝術寶庫!
深度游(223)陜西省博物館
西安碑林
(8)西安碑林博物館(一)古代名碑
實拍西安碑林,書法圣地,當之無愧!
西安碑林看名碑(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崇礼县| 阳西县| 扶余县| 钟山县| 调兵山市| 铅山县| 油尖旺区| 泸州市| 乌兰察布市| 分宜县| 潼南县| 常宁市| 松滋市| 武平县| 龙岩市| 凤阳县| 文登市| 鸡东县| 昌平区| 三都| 锦屏县| 沙坪坝区| 秀山| 潮州市| 昌平区| 闽清县| 察哈| 都匀市| 丰宁| 富锦市| 驻马店市| 保定市| 石棉县| 饶阳县| 东兴市| 喀喇| 张家口市| 来安县| 名山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