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期間,劉備就敏銳地察覺到袁紹會失敗,在公元201年南下荊州,投靠了劉表,從此之后,劉備與荊州結下不解之緣分,就連劉備一生中最后發動的夷陵之戰,也是為了奪回荊州而發動的戰爭,卻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劉備投靠劉表后,被劉表安排駐扎在荊州最北面的新野縣,這個時候的劉備就相當于劉表的雇傭軍一樣,靠出賣武力獲得劉表的支持,到曹操南下攻打荊州的公元208年,劉備在荊州待了有7年了,這7年中,劉備除了得到個親生兒子劉禪和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在當地收買人心,并因此還讓劉表防范猜忌。
劉備
同時,劉備在荊州失去一個絕佳奪取荊州的機會,這可是劉備一生中最好的一次奪取荊州的機會,甚至比赤壁之戰后奪取荊州四郡的機會還要好,赤壁之戰后只得到四郡,如果這個機會把握住,將奪得荊州所有的七郡而不是四郡,如果成功的話,劉備很有可能統一天下。
這個機會就是:劉表生病之際,劉備應該趁機介入荊州內部的權力之爭,以武力扶持劉表的長子劉琦為荊州牧,反對劉琮即位。
劉表
劉備如果成功扶持劉琦,那他就有擁立之功,也是劉琦在荊州士族豪強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勢力,劉備就能實際掌握荊州的權力,就算曹操來了,劉備也能依靠漢水對抗曹操,因為曹軍不善水軍,荊州軍水軍很強大,利用水軍阻止曹操軍渡過漢水,再壞的打算就是放棄樊城,據守襄陽,與曹操劃漢水而治,等到劉琦去世,劉備就能趁機自立,就能全據荊州,孫權還沒有插足荊州的理由,也就沒有后來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先來梳理一個整個過程,劉琦是劉表的長子,因為蔡瑁等人擁立劉琮,而被排斥出權力中心,中國歷史上的繼承制向來是嫡長子繼承制,劉表沒有嫡子,那么劉琦這個長子就是法定繼承人,只是由于荊州豪強蔡瑁等人的干涉才會如此,劉備可以嫡長子繼承制為由支持劉琦發動政變,擁立劉琦上位,當時劉表病重,做不了什么事,劉備成功后可以掌控整個荊州,憑劉備的戰斗力、能力、仁義之心都能獲得很大的支持,成功應該不難,況且還有諸葛亮、徐庶這樣的人才協助。
劉表病重
劉琦因為自身缺少支持,早就求助過諸葛亮,諸葛亮以春秋晉國重耳的故事告知劉琦,因為諸葛亮也是劉表的親戚,不方便公開插手,諸葛亮可以聯合劉備,支持劉琦,暗中準備武力奪取,或者與荊州士族達到政治協議,分享權力,要知道諸葛亮的身后可有一張巨大的荊州關系網,諸葛亮不僅是劉表的親戚,與蔡瑁、龐德公、蒯褀都有親戚關系,完全可以利用。
從曹操南下追擊劉備,有數十萬百姓跟隨,荊州大部分士人也跟隨劉備來看,劉備是很得人心的,雖然手下只有數千軍隊,但劉備的仁義在荊州收買了很多人,支持者都有十幾萬人,可以武裝多少軍隊啊,這就是劉備成功奪取荊州的資本啊,有了這個資本劉備都不知道用,真是可惜被浪費。
劉琦
如果劉備趁劉表病重之際,成功奪取荊州權力,扶劉琦上馬,在荊州廣泛布置自己的勢力,到時候就算曹操南下攻打荊州也沒有這么容易,整個荊州有七八萬的軍隊,雖然與曹操的實力相差很遠,但是荊州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而且曹操軍不善于水軍,曹操想要南下,必須要渡過漢水。
而且襄陽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第一城池,易守難攻,又有水路天險,如果不是劉琮投降,曹操沒有這么容易拿下荊州的,如果劉備奪了荊州,對曹操采取主戰的方式,曹操最大可能也就是拿下所有漢水北岸的地盤,也就是拿下樊城,但是襄陽城,曹操就沒有可能拿下了。
劉琮
如果是這樣,歷史上就沒有赤壁之戰,曹操與劉備勢力將在漢水兩岸對峙,曹操沒有制水權,就無法攻破襄陽,攻不破襄陽,整個荊州就保住了,劉備在與曹操的戰爭中,可以派人與孫權結盟,兩方達到互不攻擊的協議,共同對抗曹操,就算孫權不同意,也沒有辦法拿下荊州,因為孫權打了荊州江夏郡七八年,只就是拿下了江夏郡長江以南的部分而已,很難再向西推進,因為孫權的軍事能力確實很有限。
這樣,歷史上就不存在赤壁之戰,自然也沒有南郡之戰了,那么荊州的歸屬就是劉備,孫權沒有理由介入荊州,就算有,他也不敢,劉表統治時就拿不下,更說劉備了,這樣的話劉備的勢力就遍布整個荊州,很快就和孫權有同等的實力了,除了南陽郡之外,其他的荊州六郡被劉備控制。
諸葛亮與劉備
只要劉備以一己之力擋住了曹操,那么劉備在天下的名聲大振,同時劉備再打出興復漢室的政治口號,大量招收荊州的人才,再拿下益州,漢中,那么劉備就將是比孫權勢力還要大的諸侯,在積極修理內政,休養生息,培養人才,積蓄糧食,再按隆中對中說的那樣,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最好是曹操去世后的時間,兩路大軍北伐,很有可能成功建立統一天下的功績。
也許你會說孫權會偷襲荊州的,如果前面的假設成立的話,孫權是不敢偷襲荊州的,一是因為劉備如果全據荊州、益州,勢力就比孫權大,二是因為孫權偷襲荊州是因為當時關羽只有三個郡,同時把所有兵力北調到襄陽前線,現在是襄陽在劉備手中,與曹操隔江對峙,同時有六個郡的地盤,形勢完全不一樣,所以孫權不敢偷襲荊州,所以劉備統一天下的機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