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的渠道
壽險公司的經營渠道主要有:銀行渠道、個險渠道、團險渠道、續期續收渠道、交叉銷售以及新業務渠道。
老保險公司模式
老保險公司憑借其根植于我國從中心城市到二級市場,再到縣域及鄉鎮市場的強大優勢,不約而同的以個險渠道為核心、以銀保、員工福利業務為兩翼的主渠道銷售模式繼續占領并擴張市場份額。
我國前10名的壽險公司,占據著全國壽險市場總保費95%的份額,其中國人壽、平安、泰康、太平洋、新華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
著力推進人海戰略,強調機構鋪設和組織發展。主推價值標保——長期壽險期繳產品——最具內涵價值之保險產品。
強調外勤團隊長自主經營,業務員拿傭金和出勤津貼,團隊主管拿自我業績傭金和管理津貼。
設立以營業部為單位的經營機構,與商業銀行簽約,主要銷售三年期、五年期返還型理財保險產品。銀行個險的銷售趨勢,即FIC銷售模式,銷售長期壽險。
注:FIC銷售模式即家庭保險顧問銷售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銀保銷售模式,區別于傳統的銀保渠道的保險銷售模式,“FIC銷售”的概念基本等同于銀行的專業理財規劃師,保險理財顧問在銀行的營業網點有專屬的辦公場所或辦公室,為客戶的保險需求進行風險評估和考量,主要是向銀行中高端客戶銷售長期復雜期繳產品,全面滿足客戶 (及家庭)保險需求的創新銷售模式。
除與工、農、中、建四大傳統國有商業銀行合作外,與包括郵儲銀行在內的銀-保合作亦紛紛展開。
三大業務,一般個險保費占35%,銀保保費占55%,團險保費占10%,續期保費滲透其中。
保費的三大來源,即自然保費、管理保費、激勵保費。
自然保費:僅僅需要產品及銷售員即可實現,但占到其保費的不到10%。
管理保費:強調節奏經營、注重基礎管理,實施階段經營、培訓管理、活動管理、會議管理和目標追求等方式或手段,管理保費占到總保費的50%
激勵保費:強調“比生命更重要的是榮譽”。召開月度經營啟動大會,制訂月度競賽方案、季度競賽方案、階段競賽方案、月度連動競賽方案和大型年度激勵方案。
新業務渠道
即團個交叉、產壽交叉、職團銷售、電銷等多種模式開展銷售。我國老一批的中大型保險公司擁有人力成本和人才優勢,新業務渠道的主要保費規模依舊集中在老的中大型保險公司,比如國壽、平安、泰康人壽等公司已紛紛建立起類似“創新事業部”這樣的部門,開展電話行銷、電子商務等新型業務,占據了電銷、網銷業務市場的絕對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