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孝順
孝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影響深遠。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恪守孝順,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孝”就是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順從,依老人的意愿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愿,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和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我接受了一次有關“孝順”的洗禮,親眼目睹奶孫兩人的較量。
在王伍寨后街,一個五六十歲的清瘦老奶奶,拉著半舊的電動三輪車,后面站著一個七八歲的肥胖孫子,手里拿著一只嶄新的拖鞋,
孩子身上的肉隨著抽搐翕動起來,舉起拖鞋對著奶奶:“打你吧,我打你吧!”老人祈求的語氣越來越重,“坐好,咱走吧!”一邊說一邊上前一步去騎三輪車,沒想到,她孫子把拖鞋賣力地往地上一扔,大吼:“我不要(拖鞋)啦。”
老人又回頭去把拖鞋撿起來,規矩地放在她孫孫的身旁,“咱回家啦,不能再玩啦,我已經找你四五次啦!”奶奶一邊給孫子解釋,一邊往前去騎三輪車。那孩子狡猾的很,趁奶奶不注意,順著車兜就準備溜,奶奶趕緊跑過去拉他一把,誰知那孩子更兇啦,渾身肌肉都在顫動,舉著拖鞋:“打你吧,挨打吧,你等著挨打吧!”他奶奶跟犯了罪似的立在那兒,
行人圍過來,孩子大聲的尋求幫助,“我還沒有玩夠呢,她居然不讓我在這兒玩!”
這孩子為了多玩一會兒,讓他奶奶跑了好幾趟,不但不走,還大聲吆喝,蠻橫頂撞,暴力反抗。這是大不孝之行為??!
這一幕給我狠狠地上了一課。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孝心日,孩子堅持給父母爺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交上來的孝心感言,字字句句恭恭順順,常蕊涵寫下了《我給父母捶捶背》,張如雙寫下了《我給父母做飯》,黃依楊寫了《我給爺爺講故事》……看著孩子們在字里行間透出的那份孝心,老師也是莫大的欣慰啊。
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一定會和孩子們繼續接受“孝順”文化的熏陶,所謂:子不孝,父之過。在留守兒童逐漸增多的今天,由于父母位置缺失,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老師,對孩子來講,是個不完整的“后媽”,而這個“后媽”要比親媽更要注重“德育”教育。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請參看http://www.zzz818.com趙站長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指教哦^0^!歡迎大家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