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要刻意的強調孝順?
孝是什么?孝的定義是什么?
聽聽農村人如何定義“孝”,你也是這樣認為嗎?
三字經說;“首孝悌,次見聞。”一個人先要學習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必須要一代一代繼續傳承下去的。
隨這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孝順父母也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其實說得清楚些,在小編看來,“孝”與“不孝”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判斷一個人“孝”或者“不孝”也不是單單從某一方面就能清楚判定出來的。
現在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村人的思想意識也在不斷發生進步,發生著變化。可是小編感覺在“孝”這件事情上,與很多城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城里人似乎根本就理解不了農村人眼里的“孝”。那么在農村人眼里,什么才是“孝”呢,小編感覺主要有以下幾個地方。
一、在農村,能夠保證老人基本的衣、食、和住房即為“孝”。
在農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一個詞“養老房”。“養老房”是個什么樣子的?就是和兒女們的住房不一樣,一般以低矮簡陋為主,能讓他們自己安定生活的房子。當然了, 現在農村條件發生變化了,有老人和兒子女兒一起住,住一樣的房子,但大部分農村人家還是老人和孩子單獨另住的。
小編親眼看到在農村,有很多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把兒女們撫養成人,為兒子蓋上新房子,而自己卻住的是“養老房”。可就是這樣他們已經感覺很滿足了。要知道,還有很多老人就是連“養老房”都沒有,只能是借住在別人家的舊房子里。
這一點兒,相信有不少人,尤其是很多城里人看不懂,表示懵圈。可事實上很多地方就是如此。
二、在農村,逢年過節能給老人買禮品、給老人錢即為“孝”。
現在的節日,像是中秋節,春節,農村過節的氣氛已經越來越淡了,許多人甚至感覺沒有了味道。但在農村老人眼里,還是十分重視的。因為他們就等著兒女們能趁著過節給他們買點兒禮品、送點兒錢啥的。
注意,小編所說的禮品,可不是城里人想象的那些鮮花什么的不實用的東西。禮品是實際的,實惠的。譬如一件普通新衣服,一盒普通蛋糕,一瓶飲料等等,這在他們眼里儼然就是“好東西”了。
在農村,一般老人手里沒錢,所以他們很喜歡錢。盡管說他們要錢也舍不得花,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老人還是喜歡兒女們能給他們些錢的。因為在他們眼里,給他們錢的就是孝順兒女。
三、在農村,老人生病能送醫院,能出錢治療,能床前陪護即為“孝”。
老人生病了,一般還不是什么重大疾病,但也需要住院治療。只要兒女們能把他們送到醫院,能給他們出錢治病,他們已然非常滿足了。在他們眼里,這樣的兒女就是孝順兒女。至于在重大疾病面前,各個家庭就要量力而行了。
四、在農村,兒女能夠成家,能夠安穩過日子,家庭安寧即為“孝”。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很多農村老人心中還是根深蒂固的。兒子娶上媳婦,不打光棍,能生育后代。女兒能嫁一個好的人家,所謂好人家只不過是老實巴交勤勞肯干的莊稼人。然后兒女們家庭都能安寧,不成天爭吵,這在農村老人眼里,兒女們就是孝順了。
五、在農村,遠嫁的女兒能長時間回家一次看望老人,即為“孝”。
農村老話“娶了媳婦忘了娘!”,說的是兒子不孝順。可有些遠嫁的女兒何嘗不是,嫁人了就忘了娘呢?他們長年累月不回家,甚至一個電話也不打,讓老人成天惦記。
農村老人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他們就是希望女兒日子過得好,給他們聯系聯系就行。可就是這,很多人可能都做不到。
六、努力讀書,考上大學,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即為“孝”。
這一點兒只是一部分農村老人眼里的孝順了。作為農民,他們和鄉村、和土地、和鋤桿子打了一輩子交道。所謂“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厭惡了這種生活,希望兒女們能好好上學,考出去,完成他們的心愿,這在他們眼里就是孝順。
結語:其實,在農村很多人眼里的“孝”就是這么簡單。老人們辛苦了一輩子,他們的要求就是這么少。可是試問我們生長在農村的每一個人,我們能真正滿足了他們的小小需求嗎?
希望我們都能越來越孝順,能給農村老人們一個安定幸福的晚年。以上是小編個人見解,你認為是怎樣的?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請參看http://www.zzz818.com趙站長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指教哦^0^!歡迎大家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