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主食[1170】 剖析世界三大主糧 | 自產自銷的水稻

剖析世界三大主糧 | 自產自銷的水稻

引言

水稻是全球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全球有超過50%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稱,受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后最大的糧食危機,多達17億人將要挨餓。我們不禁關心,在俄烏戰爭背景下,作為主糧之一的水稻會受到何種沖擊?

讓我們一起走近水稻,從客觀的數據看水稻的供需關系,探究其背后的格局。

1

全球大米總供需格局

圖片

2012-2021全球大米總產量及總消費量

注:大米是水稻去殼后的糧食作物,是水稻的主要產物,因此水稻的總產出量是大于大米的產出量的。我們在這里主要分析的是大米的供需情況,因為國家進口水稻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大米,所以用大米的數據能更直觀真實的反映各個國家的供給和需求。

從2012-2021年大米全球總產出與總消費數據來看,大米總產出與總消費均保持在5億噸左右,幾乎沒有太大波動。曾一段時間大米供給略大于需求,但整體處在動態平衡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全球大米的供給、需求到目前為止并未出現過太大缺口。

圖片

國際大米價格

注:2011年以前,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因此國際上通常以泰國大米價格作為價格基準。2018年以后,印度大幅增加大米出口,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遠遠超過泰國。但由于印度大米價格統計不完善,且印度出口的大米質量不足以達到直接食用的標準,通常用于工用消費,因此國際上主流的大米價格基準依然是泰國大米價格。

在大多數時間里,全球大米的產出和消費關系總體上處在平衡狀態,大米的價格也保持著比較穩定的走勢。我們進一步細分到國家和地區上,看看各個大米主要國家內部是否還能繼續保持均衡?

2

以大米為主食國家的供需格局

大米主食國家大米產銷情況

圖片

2020年全球水稻生產分布圖(單位:百萬噸)

圖片

大米主食國國內總產量與總消耗

產量端:2021年,全球大米總產量約為5.14億噸,亞洲是大米的主要產出地,占比達80%以上;其中,中國和印度為世界前兩大大米生產國,產量分別為1.49億和1.3億噸。

消費端:中國、印度為大米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分別占全球大米總消費量的30%、21%,合計超過50%,其他大米消費量較大的國家也主要分布于亞洲地區。

通過分析主要產大米和消耗大米的國家我們可以發現,大米主要產出國前五位依次為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印尼、越南,與大米的主要消費國前五位一一對應,并且其產能與銷量的缺口并不大,甚至一些國家的產能還略大于需求。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全球大米主食國基本上是處于自產自銷的狀態,且產銷幾乎處在平衡狀態。

全球大米進出口情況

圖片

全球大米出口結構細分

大米的主要消耗國和產出國都集中在亞洲地區,并且這些國家是供需相當或者是供略大于求;大米在國際市場上的貿易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且交易量都不大。

細分來看,2021年,全球大米出口量合計5300萬噸,主要出口國依然為亞洲國家,其中印度大米出口量為2100萬噸,占比大米出口總量的40%,是全球大米出口第一大國;其次是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

圖片

全球大米進口結構細分

從2021年大米進口的數據看,中國以560萬噸大米進口量位居第一,占全球大米總進口量的11%;其次是菲律賓和非洲部分國家。從整體來看,大米的進口國家較為分散,沒有明顯的地理特征。且從進口數據來看,幾乎沒有國家的大米特別依賴進口。

綜合上述表格數據,全球大米進口量僅占消費量的10%左右;大米主要由亞洲國家出口,流入世界各地。

3

全球均衡狀態下是否有例外?

既然大米的總供需和區域供需基本平衡,水稻片就可以基本告一段落了。但是好奇地去查看了世界饑餓人群分布情況,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圖片

世界饑餓人群分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世界上共有7.2億至8.11億人正面臨饑餓,一半以上(4.18億)的食物不足人群集中在亞洲。其中,印度是全球饑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全球占比接近30%,三分之一以上(2.82億)處于非洲;還有一小部分(6000萬)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區域。

非洲和拉美不是以小麥為主糧,以大米為主糧的印度,大米產量位居全球第二,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竟然是饑餓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單獨說一下印度的情況。

圖片

2021年部分國家大米人均消耗量及大米庫存一覽表

非洲部分國家數據簡介:尼日利亞(人口2.15億),埃塞俄比亞(人口1.2億),剛果(0.94億),蘇丹(0.45億)。以上各國為聯合國糧農組織2022年公布嚴重饑餓國家。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各國大米的消耗量與其生產量幾乎持平,但消耗與生產只是一個幌子,不足以證明國內人群的人均分配量滿足了其生活的標準。舉個例子,我可以說某地今年生產糧食2萬噸,消耗1萬噸,看起來這個地區的糧食還有盈余。但是如果這個地區人口總量為1億人,人均糧食的分配量在這個基數下就是極度匱乏的。

印度擁有著中國差不多的人口總量,大米的人均消耗量僅為中國的70%。就算印度將他的所有庫存都發放給人民消費,也不足與改變其挨餓的現狀,其庫存疊加其產量也僅僅能支持印度勉強度過一年時間。那么后面又該怎么辦呢?

我們分析一下印度全球饑餓人數第一國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農業水平低下

印度可用耕地面積達1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57%,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因為美國的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7%,中國的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3%都不到。

如今全球的耕地面積約為1700萬平方公里,印度占了十分之一還多,可想而知印度的耕地面積有多遼闊;同時,印度沖擊土和熱帶黑土分布廣泛,土壤肥沃,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條件優越,絕大多數農作物能達到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工作。

但另外一方面,印度農民種地對自然條件依賴性很大,基本就是看天吃飯,但凡遇上一些不好的天氣,基本上糧食就白種了,從 1951年—1983年,32年的時間里印度農業因為旱澇災害而減產的次數有13次之多;印度的水利工程、化肥、種子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落后,85%的耕地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沒有灌溉設施,基本上都是農民自己手工勞作,這些都阻礙了印度農業的正常發展,導致印度的農業非常低效,產出不高。

圖片

各國水稻畝產情況

如上表可見,印度的水稻畝產在亞洲主要產糧國中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除了大米,根據印度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印度的糧食產量是3.1億噸,我國是6.6億噸,是印度的兩倍。

同樣是印度國家統計局數據,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棉花生產國,2020年棉花畝產是30.7公斤,我國畝產是124公斤,是印度的4倍;國際谷物理事會統計,印度水稻畝產是186公斤,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平均數是264公斤。

其他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也是一樣,印度基本上是我國的一半,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可謂是守著金山過窮日子。

層層盤剝換外匯

印度的土地集中于少數高種姓的地主手中,有一部分農民是種不上地的;其他的農民辛苦勞動后,大部分收成其實是歸地主所有的,分到農民的手中的糧食是極少的;同時,要滿足來年的播種和好的收成,包括換取一些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又需要拿著為數不多的糧食到市場上去交易,留存給自己的糧食就所剩無幾。

此外,“農產品采購監管制度”將印度劃分出了上千個區域,農民想銷售農作物就只能賣給本區域的“農產品集市”收購商,這些收購商再轉賣給更大的經銷商。這一制度的本意是提高收購效率,但是農民也因此不能越區賣糧食,哪怕兩個區域挨著,隔壁區的價格更高都不行。區域收購商得益于這一制度,往往以政府公布的最低價從農民手里買來糧食。這樣,農民的糧食賣不上價格,原本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饑餓難以避免。

印度的工業體系是非常落后的,印度政府需要依靠向國際社會出售糧食換取外匯。“農產品采購監管制度”后,市場上的大米被集中收集后放在國際市場上低價出售,從而能夠從別國進口其他物品以發展國內經濟。印度采取的方式是讓老百姓為國家經濟發展買單,政府為了經濟發展不斷壓榨國內的農民,產量較少的農民就出現饑餓問題。所以印度政府在國內民眾還吃不飽飯時仍然大量出口大米,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也不足奇怪了。

4

大米后續的世界格局

世界大米總體是供需平衡,但自給自足的前景因國家而異。研究報道,泰國和越南的產量大于消費,而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依靠進口,依靠自己的生產“一直在努力”滿足大米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讓產糧國大幅減產,同時疊加俄烏戰爭所引發的能源危機從而傳導到化肥價格上漲讓大米的種植成本上漲。一些大米出口國,出于本國安全考慮,開始限制大米出口。越南、泰國等國一度宣布禁止或減緩大米出口,打亂了國際大米進出口秩序。

與此同時,許多大米進口國宣布儲備告急。如菲律賓,其國內的大米供應很大部分依賴越南進口。越南對大米出口的限制,使菲律賓國內出現對大米供應的擔憂情緒。

干旱等極端天氣也是導致部分大米食用國無法擁有充足大米的因素之一。根據聯合國報告預測,由于持續干旱、糧食價格上漲和持續暴力活動,索馬里將在2022年面臨世界上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之一。聯合國稱,各種因素可能導致600萬索馬里人陷入嚴重的糧食危機。

當然,也有一些國家的大米始終堅持自給自足的底線。比如日本,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僅為40%。但在主食大米上,日本保持著100%自給率,這無疑是日本穩定市場的最大定心丸。

日本是怎么做到自給率100%的呢?一是設置高額關稅,讓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大米毫無價格優勢。二是不斷提高大米補貼,并嚴格執行“減反政策”。日本農民種大米有補貼,哪怕減產了也還有錢,控制國內大米耕地面積,從而保護糧價。日本在大米市場開放的問題上,不僅遭到過美國批評,也受到過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質疑。可即使如此,日本至今也沒有松口,畢竟糧食的主權一旦不在自己手里,那糧食的價格就不僅僅是供需的缺口決定了。

其次是韓國,韓國選擇了確保大米基本自給的糧食戰略方針。為保護國內水稻產業安全,降低國內大米市場遭受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沖擊。韓國一方面實施了高額的補貼政策,大力促進大米生產;另一方面兩度推遲大米關稅化,僅按承諾的最低數量進口大米。在韓國的《農業、農村發展基本計劃》中,韓國政府對糧食自給率、主食自給率、大米自給率設定了目標值,其中對大米自給率的目標值設定,2015年由原來的90%提高到98%,2020年仍高達98%,也就是說,韓國的大米自給戰略仍將堅持。

最后是中國,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糧食大國也是第一消費大國,糧食能否自給自足非常關鍵。中國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持100%的糧食自給率,同時積極推動戰略儲備糧計劃,龐大的戰略儲糧計劃保障人民在遭遇嚴重收成危機和進口受阻時,仍能堅持糧食自給自足。

歐美以及非洲一些以小麥為主食的國家,因為地理原因不能自產小麥只能依賴進口。對于這些國家而言,地緣政治,國際沖突等因素幾乎主導著小麥的供需。生活在這些地方的民眾因為俄烏戰爭、極端氣候更加苦不堪言。我們將在小麥篇中為您剖析俄烏戰爭所帶來的糧食危機。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與我國相比 地少人多的越南和印度為何能成為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國
我國為何成了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世界上吃小麥的人多還是吃大米的人多?
2019-2020年中國水稻生產規模、消費情況及加工業分析
全球大米正在醞釀一場漲價風暴
輪到大米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贡县| 综艺| 汤阴县| 平武县| 黄梅县| 沙湾县| 合江县| 富川| 临颍县| 宜川县| 淳化县| 肃宁县| 庆安县| 时尚| 景宁| 锡林浩特市| 蕉岭县| 科技| 阳高县| 霍州市| 且末县| 台中县| 襄垣县| 图木舒克市| 徐水县| 沿河| 临泉县| 蚌埠市| 汤原县| 吉林市| 长子县| 边坝县| 改则县| 咸丰县| 灵璧县| 三都| 万宁市| 旌德县| 太湖县| 曲周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