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粉畫基本技法:
色彩的觀察與調配。如何才能表現出對象的色彩關系、色調和色彩美感,關鍵在于是否能正確地掌握色彩觀察方法和顏料調配規律。色彩觀察要從整體比較著色彩相互的關系中,認識色彩個性與傾向。所以在色彩訓練的過程中,培養整體觀察的習慣是首要任務。比較,即比較色彩與色彩之間色相、色性、色度、冷暖的區別。如果將一個對象與其他物體聯系起來比較著觀察,它的色彩就會非常明確易辨,可以畫出鮮明并有大的色傾向的調子來,可以獲得與主體物有對比、有陪襯、有諧調的色彩效果。
顏色調配的認識,是要通過寫生實踐而逐漸獲得經驗的。為了保持色彩的純度,能用兩個顏色調出一個含灰色,就不要使用更多的色來調配。調色盒是提供調色時找到正確色彩關系的一個重要工具。不論色彩明度的推移、純度的變化、色彩冷暖的轉變連接等關系,都是先在調色盒中,通過色調配獲得準確色彩后,再畫上紙面,而不是孤立地調一個顏色,畫到紙面后,再去看對不對。
寫生時調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確觀察和理解對象的色彩關系的基礎上。調配顏色不能孤立地看一塊,調一塊,畫一塊。而要考慮整個的色調和色彩關系,從整體中去決定每一塊顏色。應該在明確色彩的大關系的基礎上,把幾個大色塊的顏色加以試調,準備好再往上畫。初學時要先畫重顏色。一般來說,趁畫面濕時,顏色濕與濕比,一口氣畫完,色彩關系容易掌握。
水粉畫的著色方法。
(1).干畫法(厚畫法):該方法用水較少,顏料較干,色層厚重,覆蓋力強,畫面色彩效果強烈,形象塑造具體結實,便于表現肯定而明確的形體與色彩。干畫法落筆要依據物體的結構,筆觸準確肯定,色階明確清晰,它是在底層將干時再畫第二層、第三層。按由深到淺的順序,從大面到細部,一遍一遍地覆蓋和深入,逐漸加入白色提亮畫面,越畫越充分。干畫法多用于表現近景對象、物體的受光部或適合厚色堆砌完成的部位。
(2).濕畫法:調色用水較多,色層較薄,能夠充分發揮水的滲化作用,利用紙和顏料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清爽與明快的效果,給人以滋潤、灑脫之感。濕畫法的關鍵是要控制好水分,用含有充足水分的顏料畫上一遍,緊接著根據需要再添畫第二遍色,是色層自然滲化,色彩變化微妙而柔和。濕畫法也可以見筆觸,但筆觸之間要銜接自然,用色滲溶潤澤,渾然一體。
(3).在水粉畫技法中,干畫法與濕畫法是相對而言的,兩者雖畫法不同,但卻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表現物象時,可結合運用,先采用濕畫法痛快流暢、淋漓自然地表現效果,接著用干畫法加以修飾。這樣,既可以發揮水的作用,又能掌握形的準確。總之,實踐中應靈活運用干、濕畫法,遵循由干到濕、由薄到厚的順序,充分發揮干、濕技法的最佳效果。
水粉畫的用筆方法。
(1).涂:先將顏料調稀,用筆飽蘸顏料,大膽快速地涂到畫面上。此方法在第一遍時用的較多,適用于表現大面積的背影、物體的投影及含糊不清的暗部。
(2).擺:用筆蘸上所需的顏料,一筆一筆地擺上色塊,用顯著的筆觸在畫面上自然銜接,逐步塑造出形體的變化。要求以不同大小、方向的筆觸,筆筆見效果,塊塊求變化;擺筆要肯定,筆觸應結實有力。此方法常用于亮灰面和結構轉折清晰的部位。
(3).點:用筆尖蘸上所需顏料,果斷地點畫到畫面上。此方法多用于畫小幅畫或物體的細部。如花中的花蕊、物體的高光點等。
(4).勾線:結合物體的結構和輪廓,勾畫出富有輕重、粗細、剛柔變化的線條。勾線時要考慮物體的體積和明暗,每一筆都要勾出不同強弱與粗細的變化,以增強物象結構的體積感。勾線不是水粉畫的主要用筆方法,只在起輪廓和強調某些增強物象結構的體積感。勾線不是水粉畫的主要用筆方法,只在起輪廓和強調某些關鍵部位時才用到。
(5).干掃:用干筆蘸較干的顏料一揮而就的用筆方法。要求下筆準確、精到。適于表現粗糙的體面及景物交界處。
水粉畫調色。調色是水粉畫色彩能否表現豐富的關鍵。調色不當畫面會出現生、灰、臟、亂、火等現象。要使畫面和物體色彩豐富,調色的技巧是:將顏料在調色盤上擺開,在該物體固有色周圍逐一添加其他顏色,形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某一色彩系列,表現出豐富的色彩體系。具體做法如下。
(1).以畫面主要色調及主要色為主,選定固有色,如紅、黃、綠等任一顏色作首選色。
(2).畫任何一個物體,選定固有色后,將該色顏料在調色盤上擺開,在其周圍逐一相加,調出系列色相。如蘋果,選調黃色,用來畫半明部,亮部在黃的基礎上加少量白色,高光可先適當空白,畫明暗交界線在固有色上加普藍和少量的紫,使黃蘋果從明到暗為淺黃、黃、中黃、綠黃、深黃等系列色。這樣色與色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適當運用可表現豐富的色彩及體積感。注意要塑造出蘋果的三大面和五調子。
(3).用筆顏色的厚薄要區別對待,一般要遮蓋白紙為宜,亮部、半明部宜略薄,利用白紙底襯亮色塊,使色彩明快;明暗交界線、暗部宜畫厚重。
(4).色彩成系列中,顏色相加,種類不宜多,忌量相同和反復攪拌,白與黑相加應一點一點加入,適可即止,不要一下子加入過多。
(5).如調出色相不明確或與鄰近筆觸差距太大的色相,屬臟色,應洗凈筆頭,重新調,任何顏色都有自己深淺不同的色相,臟色使畫面沉悶、無質感。
水粉畫上色要點。
(1).畫水粉畫,上色彩一般有三種畫法;
[1].第一種方法是先畫背景,其次臺面及襯布,最后畫主要物體。
[2].第二種方法是先畫主要物體,其次臺面、襯布最后背景。
[3].第三種方法是先畫襯布臺面,其次靜物,最后背景。
(2).在繪畫過程中,上色調的方法一般也有三種畫法。
[1].第一種方法是從物體暗部畫起,再畫灰部,最后畫亮部。
[2].第二種方法是從物體亮部畫起,再畫灰部,最后畫暗部。
[3].第三種方法是先畫灰部,再畫亮部,最后畫暗部。
(3).以濕畫法用大筆“刷”的技巧鋪背景大體色,要注意背景的微妙色差及明暗過渡;畫背景留出主要物的外輪廓,不要畫傷主要物外形;要適當留出背景高光較白部位;背景宜上淺下深,光源近處淺,遠處深。
(4).畫背景適當用水,干、濕結合用筆鋪排,宜近淺、遠深與背景連成一體,轉折色處色略深,抓大感覺鋪大體色,物體適當留白,以畫大皺紋與肌理為主。
(5).畫主要物體從亮部畫起,先畫固有色,調準固有色,同時在調色盤上將色擺開一一對應上色,畫所有物體半明部的大體固有色,注意同樣的物體近處應亮,遠處應略暗,形成色彩空間次序。如色彩不準或面積不當,可待完全干后,再覆蓋;畫主要物體顏色要純正,厚重,飽和,以“擺”的技法為主。穩準鋪排到位;筆觸要順應物體結構。
(6).畫主要物體時,在固有色的基礎上加深顏色調色。銜接鋪排與固有色有區別又要有聯系。每一筆顏色要有區別,畫到此時應適當加深背景、襯布的層次,尤其是色較深的部位,有深色與淺色的對比,才能把握好淺色的程度與畫面的協調。
(7).畫主要物體時,在固有色變化后的灰色基礎上進一步調深,畫明暗交界線。在明暗交界線的色上略加固有色。使色變淺,再畫暗部,可恰當表現暗部色及反光。
(8).作畫中要靈活地運用水法、調色法、用筆法、造形法,最后用調整法。無論用哪一種上色方法及步驟都必須從整體著色、著大體色、逐步逐層整體推進深入,切忌一下子把某個物體畫完。待整體完成所有物體亮部、灰部、暗部之后,用調整法調整畫面。加深最暗的、點亮最亮的、減弱最跳的、提高較灰的,達到整體協調的畫面效果。
要注意首先調整主要物體的色彩,色彩分層及變化,調整物體造型、形體結構,外輪廓等;畫面明暗對比,色彩冷暖對比;畫出最亮部分的高光及銜接。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請參看 http://www.zzz818.com 趙站長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指教哦^0^!歡迎大家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