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無涯人生有限。讀書要泛觀博取,但也有個速讀和略讀的問題。在讀書生活中,為了多讀一些書,可采取速讀和略讀的方法。速讀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于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這種讀書法在我國早就存在,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即是。快速閱讀作為一種閱讀方法在西方大約從20世紀40年代起,開始加以研究。實驗證明,人們閱讀一個字,并不需要對每一筆劃、每個字母都看清楚,而是只憑整體形象就能辨認。對于詞和句子也是一樣,只要其中幾個主要的字映于大腦,大腦就能憑經驗將它們聯成意思,快速閱讀要掌握的要領是:(1).要默讀,不要音讀,力戒倒回去重讀;(2).擴大視讀廣度,把逐字逐句讀改為逐行逐段讀;(3)從順次閱讀到跳躍閱讀,將那些過渡性的話語,引證的材料,推論的過程等無關緊要或早以熟知的內容,整行、整段地跳過去,只尋找主要論點,新鮮的見解,爭論的焦點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4).要多掌握詞匯;(5).經常有意識地學習,養成習慣,循序漸進,逐步加快。略讀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如關系較遠的書,可以大致瀏覽即可,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以此了解全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我也認為,略讀一本書也是一個方法。當知道手頭的書是否值得細讀時,就有必要對它進行粗讀或略讀。有些書只需要瀏覽,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一目十行,作為了解知識。通過略讀就會發現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即使是打算仔細閱讀的書,通過略讀了解一下全書的形式或結構,一般也是可取的。人的眼睛移動時是看不見東西的,只有在眼珠停止移動時才能看見東西。因此,一次只能讀上幾個單詞,甚多幾個由兩個詞或三個詞組成的短語。如果以斷斷續續的跳躍方式讀完一行文字,或每讀兩三行,眼珠就要倒退一次,也就是眼珠退回到此前讀到的短語或句子上去。這些閱讀習慣都會浪費時間,并明顯減慢閱讀速度。大腦與眼珠則不同,不必一次只“讀”一個單詞或短語,可以用他大腦允許的速度來閱讀,而不是用眼珠造成的慢速度來閱讀。但最理想的是,能夠運用各種不同的速度來閱讀,而且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速度為宜。我還認為,無論怎樣,閱讀速度的快慢,只是大多數人閱讀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而已。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了解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比如說,“暢銷書”是用統計學的方法來判定書的價值,可信度不言而喻,可看可不看,看過會忘掉的,像報紙、雜志,雖然也有好文章,但一般期刊,都是翻翻看就過去了,沒有必要去細讀。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請參看趙站長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指教哦^0^!歡迎大家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