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偶爾看到企業家張忠謀的一篇文章《創新是最大的贏家》,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新經濟時代,人們的從業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幾乎蕩然無存,但對職業的忠誠反而增加。”文章舉了一個例子:假如你在美國雞尾酒舞會上遇到一個陌生人,問他在做什么事。以前的答案通常是:“我在某公司,我的職務是什么。”現在的答案通常是:“我是creative artist(創新藝術家)。”
確實,很多人已從對所在企業的忠誠轉向對自己專業的忠誠、對職業的忠誠。職業忠誠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在許多貧窮的農村地區,你會看到很多農民,雖然辛苦,但覺得非常快樂。詩人海子的職業理想是:“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還希望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這個理想實現不了,他臥軌自殺了。
很多IT企業的老總們認為,從業者普遍存在職業忠誠度的問題,他們如同走馬燈一樣,頻繁跳槽。用人單位對這些流動者對企業的忠誠度幾乎失去信心,擔心公司下大力氣培養之后,員工卻跳槽而去或被挖墻腳。其實,企業的擔心不無道理。筆者有個朋友,僅去年一年就換了3個名片,頭銜也五花八門,并自稱:“在流動中尋覓機遇,于變化中追求發展。”筆者罵他責任心差,吃著碗里看著鍋里。他頗有深意地反問了一句:“誰可相依?!”
IT業是一種競爭激烈的高風險經營型產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如何加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業界有一種觀點是,企業要想讓員工忠誠,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必須給員工授權,讓他工作滿意;第二,要對員工進行公正的評估,而且讓員工了解企業是如何評估的;第三,形成為本企業員工所共同接受并自覺遵守的價值觀。例如,海爾如果沒有一個很強的企業文化理念,怎么能要求全體員工都“日事日畢,日清日高”?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努力,企業可以強化自己的凝聚力,有效地提高員工的職業忠誠度,近而激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
最后需要補充的一點是?但凡個人魅力很強的領軍人物,其人格特質會感染員工,下屬的忠誠度自然高。這是筆者在玩《石器時代》游戲時得到的啟發:在抓野外的寵物時,你的個人魅力指數越高,抓到的幾率就越大。在戰斗時,要是你的個人魅力太低,你的寵物會一直不聽話地喊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