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警示后人做事要具有計劃性,更要具有前瞻性。小學生的預習習慣的養成是小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保障。細心的家長可以看到,二年級(上)語文課本中要求會寫的字增加到了350個,每篇課文后要求寫的字也是每課8——10個,寫字量的增多,直接導致有些小朋友記不住新學的字,這樣看來,課前認真預習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一、讀一讀,劃一劃
1、初讀課文,邊讀邊用圓圈把自己不認識的字連詞圈出來。
2、再讀課文,用“——“劃出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和四字詞語、成語。
3、三讀課文,用“1、2、3……”標出自然段。
二、想一想,查一查
1、生字讀什么,怎么組詞,口頭擴詞3個以上,怎么記住一類字的字形。
2、生詞什么意思,可聯系上下文、可參考〈詞語手冊〉、可查字典、可問家長。
3、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書上插圖畫了什么?能簡要敘述出來。
4、課后的問題讀一讀,想一想,怎么回答?
5、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打上“?”,上課時再解決。
三、結合〈詞語手冊〉和〈詞語卡片〉
《詞語手冊》是一本很好用的工具書,不僅有新詞的解釋,還有很多詞語的積累,后面的鞏固練習也是很有針對性。所以,和一年級不同的是,在上新課前預習《詞語手冊》的效果更為顯著。今天批改了一下,發現很多小朋友的《詞》是嶄新的,甚至是空白的,沒有讀,也沒有做,希望從今天開始,每次預習的時候,讀一讀詞語,再做一做練習,要去使用它,成為真正有用的工具。
多讀〈詞語卡片〉也能積累很多詞語,預習時多讀幾遍,組詞時就得心應手了,更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了。
預習能提高孩子的聽課效率,更可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認真對待,感謝各位家長對孩子的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