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篇》2.11)
【白話】
孔子說:“熟讀自己所學的知識,并從中領悟到新的道理,這樣才可以做老師啊”(《論語.為政篇》2.11)
【心得】
讀德魯克的書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走進海爾集團前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先生的辦公室時,我們會看到很多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每一本都做滿了批注,因為這本書他每年都要看一遍。在為這本書寫的推薦序言中他如此寫道:“常讀常新”。
在這本書的第二章,德魯克寫道:“首先要做的是,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遠見而產生的時間浪費的因素。應注意的現象,是機構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同樣的“危機”。同樣的危機如果出現了第二次,就絕不應該再讓它出現第三次。”
這樣一段內容讓海爾的張瑞敏先生受益深,也是海爾“日清工作法”(日事日畢,日事日清)的理論來源:“一個平靜無波的工廠,必是管理上了軌道。如果一個工廠常是高潮迭起,在參觀者看來大家忙得不可開交,就必是管理不善。管理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
所以張瑞敏先生才會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序言中寫道:1988年,我們在行業中以劣勢地位戰勝很多優勢大廠,摘取了中國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這枚金牌要歸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歸功于德魯克先生。
我想在這里好奇的是張瑞敏先生學習的方法。很多人都在看德魯克,這句話也看了很多遍,但張瑞敏先生結合自己思考可以不斷開拓創新,他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張瑞敏先生的辦公室才知道,這是反復閱讀和反復思考的結果,我們不僅把它歸功于德魯克思想的經典,還應該歸功于張瑞敏先善學的精神。
有些人會覺得德魯克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人物了,何必再讀?他們只會不斷去追最新、最火的作品。而事實上,那些另人眼花繚亂的術語有很多時候只會讓人更加困惑,過度的追隨時尙也只會讓人隨波逐流。能夠讓人覺得常讀常新一定是因為在書中很多的觀點是可以與時俱進的,就像我們讀《論語》、讀《道德經》、讀《對話錄》,幾千年過去了,依然發現里面有無盡的寶藏,這就是經典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下去,這樣的經典就會一直發揮他們的作用。
所以,對于那些真正的經典之作,我建議應該反復閱讀,不斷溫習,這樣的經典沒有那么功利,卻是我們源源不斷收獲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