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人口急劇減少,老齡化程度高、發展快,農民種地已經逐漸從對農業產品技術的需求轉為對農業服務的需求,農業現狀決定規模化經營成為必然趨勢。9月9日,沈陽駿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攜手遼寧萬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于沈陽召開了“2016中國農業規模化經營峰會”。與會代表認為,土地托管因為在技術、資金、規模等方面存在優勢,成為規模化經營最有前途的一種方式。記者采訪中發現,土地托管在推廣過程中依然面臨一些瓶頸。
為何要進行土地托管?
“我們應正確看待農業勞動力老齡化這一現象。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程度要遠高于、快于其他產業勞動力的老齡化,是工業化與城鎮化過程的必然結果。應積極從農業規模化經營方面,尋找突破口,進行有效應對。”駿景農業主編施驥表示。他認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最為常見的包地種糧模式在技術、資金、規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現有的很多合作社經營能力極弱,根本談不上農民合作經營,只是簡單擴大了種植規模,農業收益水平低。
土地托管是由懂得農業技術和管理的人員和組織,對分散的農民的土地提供集中的托管服務。這種服務以農機的集中操作為核心,從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的投入到種植方案的選擇,技術操作的實施,都基本做到了規模化和專業化。遼寧萬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卓介紹,土地托管不涉及國家種地補貼上的糾紛,農民作為經營主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玉米生產者補貼都歸農民。
因此,在目前中國農業的現實條件下,土地托管是適合中國國情的規模化農業發展模式。“規模化經營是趨勢,土地托管既能解放農民勞動力,又能加快上游產品的推廣,專業人做專業的事。”遼寧遼丹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新說。
土地托管還有哪些發展阻礙?
記者在與會企業、經銷商和種植戶的溝通中了解到,盡管土地托管的優勢已經顯現,但想要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下問題仍然需要突破。
首先,農業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盡管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已經發展很快,但是,在山區,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適應當地地形、氣候條件、耕作模式的農業機械還很缺乏,人工勞作仍然是主要農業工作狀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約,土地托管業務開展也受到很大限制。希望農機科研機構與生產廠商可以抓緊研發、生產適宜山區及干旱地區種植模式的農機具,為中國農業穩定發展、促進中國農民增收做出貢獻。
其次,土地托管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高,需求量巨大。土地托管需要更專業、更負責任的農技人員來指導、操作,也需要統一的管理模式,因此,開展土地托管的公司在員工的篩選上很嚴格,需要大量懂技術、能吃苦、有責任心、服務意識強,各方面綜合素質都很高的人員。為高水平農技人員提供與其水平相當的收益,也是土地托管公司的工作原則之一。當前高素質人才缺乏成為制約土地托管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農業保險需要進一步完善。近年來有連續報道稱在干旱、澇災等自然災害發生的條件下,作物大面積減產,盡管農民已經買了農業保險,卻沒能得到預期的補償。究其原因,農業保險的合同中對于自然災害的界限模糊不清。而土地托管的合同中也牽涉到最終產量的保障問題,這也是農民最關心的,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更有利于土地托管合同的實施,緩解風險,減少農民心中的顧慮。
第四,土地托管加速發展需要國家資金支持。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形成新型規模化經營體系。在土地托管發展的路上,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資金的投入,而目前的政策多限于支持合作社開展各項活動。受限于自身條件,合作社為農民服務的執行力堪憂。如何提供合適的資金支持,給多少?給誰?怎么給?是政府應當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土地托管行業,作為新出現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踐行者,相信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盡管土地托管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面臨一些挑戰和瓶頸,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勞動力由第一產業依次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趨勢不會改變。因此從大方向來看,土地托管的發展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未來前景可期!
朋友們,你們身邊是否有人托管了土地?對這種模式,你們怎么看?歡迎給小編留言哦!
你最關心的
農業頭條|實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