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清明》賞析(詩案新探)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
這個清明節(jié)過得無花無酒。全無興味像個野僧在修行。
因為昨日有個后生來尋求幫助。我通宵達旦地都在分與我的才華。
注釋:
新火:唐宋習(xí)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jié)再起火,稱為“新火”。
【乞火】1.求取火種。 2.典出《漢書》卷四十五《蒯通傳》:“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臣請乞火於曹相國 。”后因用“乞火”為向人說情、推薦的典故。亦指為人排解紛擾。唐·杜牧《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此七絕格律: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孤平:就是兩個仄聲夾著一個平聲。犯了孤平為錯,糾錯為拗救。
曉窗:天初亮?xí)r的窗,暗喻先明。
讀書燈:黑夜里還在照亮讀書人的燈,暗喻后亮。
分與:給予,分享、
詩文賞析: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無花無酒”地過了一個清明,“興味蕭然”的似野僧一樣了。清明本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是有花的。只有野僧才因為興味蕭然不關(guān)心花的存在。讓清明過得得無花無酒。似野僧便不是野僧。那么是什么導(dǎo)致“興味蕭然”的呢?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因為昨日鄰家來“乞新火”,導(dǎo)致作者“曉窗”要分與“讀書燈”。“曉窗”是天初亮的光亮,“讀書燈”是天黑時的光亮。天初亮的光亮顯然要比天黑時的光亮要“亮”。那么“曉窗分與讀書燈”就有一種明亮的分與未明亮的、在幫忙的感覺存在。在職場就是在說先進幫后來了。作者王禹偁29歲就中進士開始做官。才華橫溢,在職場稱先進是不為過的。因為在幫別人而沒有好好過清明是有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的。
“曉窗(才華)”分享一點給“讀書燈”。古人的“讀書燈”是油燈。“油燈”是利用火光的燈。有“火”,所以“昨日鄰家乞新火”。不過分享的是“曉窗”之光,而不是“讀書燈”中之“火”。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
“昨日鄰家乞新火”,新火是指寒食過后重新生火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寒食過后,清明節(jié)早上(昨日)鄰家來乞個新火。”宋代·陸游《卜居》“借舂乞火依鄰里,剩釀村醪約往還。”鄰里幫忙。但這并不能導(dǎo)致作者“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以及“曉窗分與讀書燈”啊。這里有什么問題嗎?
再讀“昨日鄰家乞新火”。該句應(yīng)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乞新火”即所謂犯“孤平”。此處正確的格律是“平仄仄”。“昨日鄰家乞新火”便成了“昨日鄰家新乞火”。“乞新火”與“新乞火”的對換成了這首詩關(guān)注的焦點。那么詩人這樣做的目的應(yīng)該是一種轉(zhuǎn)換暗示。
怎么理解“昨日鄰家乞新火”成為這首詩的關(guān)鍵。“新乞火”與“乞新火”是兩個不同的意象。格律暗示“新乞火”才是正確的表達。利用寒食“乞新火”的一個事件故意掩蓋一下。再用格律來暗示轉(zhuǎn)換成“新乞火”的表達。有一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味道。這其中的手法非常高明。非內(nèi)行人,難明就里。不懂典故以及詩詞手法的外行人只能望文生義。
“新乞火”與清明、寒食節(jié)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乞火】有一個典故:典出《漢書》卷四十五《蒯通傳》:“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臣請乞火於曹相國 。”后因用“乞火”為向人說情、推薦的典故。亦指為人排解紛擾。唐·杜牧《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明白了“新乞火”藏著典故。那么要“推薦、排解紛擾、”的“鄰家”就不一定是住在隔壁的人。把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比稱為為“鄰家”。現(xiàn)在也常見。寒食清明新開伙,也就可以暗指鄰家要新上任新開工。“昨日鄰家乞新火”就可以理解為昨日職場朋友想新上任新開工來求幫忙(推薦)。作為早就做官的王禹偁幫后來同行“推薦”一下也是正常的。這也說明了“曉窗分與讀書燈”在做什么。寫推薦信忙幾個通宵。更解答了為什么有花有酒的清明過成了“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的緣故。這樣詩文內(nèi)在的脈絡(luò)就非常清晰。
“無花無酒過清明”是起句,這清明過的太興味蕭然了。無花無酒的簡直像個野僧,“興味蕭然似野僧。”承應(yīng)了上句。筆鋒一轉(zhuǎn)“昨日鄰家新(乞)乞(新)火”,說出了事情的根由,就是職場朋友為新上任或新開工找作者幫忙(推薦)一下。干了什么?“曉窗分與讀書燈。”作為合句,這整個假日通宵達旦作者都在把自己的才華分給他一些(或許就是在寫推薦信)。也在說為什么“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起、承、轉(zhuǎn)、合非常到位。
時間:“清明”一個春暖花開的假日。地點:“曉窗”,自己家里。事件:在分與才華給寫“推薦”信。緣由:“乞新火(新乞火)”,因為職場朋友新開工求作者幫忙(推薦)。情節(jié):無酒無花、野僧、乞火、讀書燈。”整個情節(jié)一切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就連“有花有酒的清明”為什么無花無酒了,也豁然開朗。時間、地點、事件、緣由、情節(jié)清晰完整。
昨日(鄰居乞火)有朋友為新上任新開工來尋求幫助(推薦)。作者是連日通宵達旦為朋友竭盡心力分與自己的才華。一個清明節(jié)過得無花無酒,興味蕭然象個野僧。表達了詩人能夠為朋友盡心盡力,不惜自己犧牲掉一個節(jié)假期。婉轉(zhuǎn)地向朋友表達了自己的辛苦與努力。為朋友效力而對佳節(jié)興味蕭然,說明心里只有朋友。另一方面把自己喻成“曉窗”也在說自己有才學(xué)。非常自我得意。詩的味道也在這里。讀詩如品酒,越品越有味。作者炫的是才華與學(xu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