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痛風,痛起來要瘋!”
用這句話來形容痛風發作時的痛,
可真一點兒也不夸張。
現如今,不少人甚至是年輕人都深受痛風的困擾。
痛風,不是一朝一夕的病,它反反復復,難以消停。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科學地飲食,盡量避免痛風的發作呢?
今天,天臺縣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秦華珍醫師就給大家帶來一份實用的指南——《痛風患者的飲食管理》。
尿酸?嘌呤?誰是痛風的罪魁禍首?
痛風又叫代謝性關節炎,它的罪魁禍首是尿酸。
日常中吃的食物和人的體內都會產生一種叫“嘌呤”的代謝產物,而尿酸就是嘌呤被肝臟分解后產生的廢物,僅微溶于水。
正常情況下,尿酸會隨著血液經過腎臟,再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但如果身體中的尿酸過多,腎臟忙不過來,多余的尿酸就會在血液中堆積,然后在關節、組織內沉積,形成針狀的尿酸鹽結晶。
此時,痛風就開始了。
既然痛風和尿酸直接相關,而尿酸又是嘌呤的代謝產物,所以預防痛風、避免發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體內的嘌呤含量。
那么,如何控制體內的嘌呤含量呢?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有哪些?
動物內臟如豬腸、豬肚、豬腎、鵝肝,紅肉如牛肉、羊肉、瘦豬肉,海鮮,火鍋,濃肉湯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嘌呤,痛風患者必須忍痛割愛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就會問了,所有的肉類都不能吃嗎?所有的海鮮都不能吃嗎?
其實不是的。
肉類分為紅肉和白肉,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白肉如雞肉、鴨肉、鵝肉。
過量攝入紅肉會增高血尿酸,所以建議減少紅肉攝入,適當增加白肉攝入。
不同海鮮,嘌呤含量不同。
痛風患者應限制攝入富含嘌呤的海鮮,如貝殼類、基圍蝦、沙丁魚等;
嘌呤含量中等或較低的海鮮則可適量食用,如鰻魚、魷魚、海參等。
這么說來,嘌呤含量低的食物都能吃?
并非如此。有些食物本身不含嘌呤,但卻會阻礙尿酸排出,需忌口。
酒精會加速嘌呤代謝,讓尿酸迅速升高,誘發急性痛風,長期大量地飲酒就會影響尿酸的排泄。
所以酒,尤其是本身就含有嘌呤的啤酒,痛風患者就得含淚揮別了。
同時,奶茶、可樂等深受歡迎的含糖飲料也需揮別。
它們含有高果糖漿,消化分解后會產生大量的果糖,會間接導致尿酸排泄減少,從而加重痛風。
痛風患者如何進食植物性食品呢?
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對血尿酸的影響不同。攝入含有高嘌呤的新鮮蔬菜并不會引起尿酸的升高。
因此,新鮮蔬菜以及黃豆、豆漿等新鮮豆制品雖含有嘌呤,但都可以食用。
痛風患者如何飲水、喝牛奶?
建議痛風患者每日飲水量維持在2000毫升以上,水、茶、不加糖的咖啡均可。
全脂、低脂、脫脂牛奶也不會升高尿酸,均可放心攝入。
痛風患者如何吃水果?
可以吃果糖含量較低的水果,如西瓜、葡萄、草莓、櫻桃、菠蘿、桃子、李子等。
少吃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蘋果、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