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里找的盡是柴胡劑了,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根,柴胡桂姜湯,全是的,這個在張仲景話里面都概括了,那么小柴胡湯不怎么有啊?也有啊,像我剛才說那個柴胡桂枝湯,都有的。這也就是我們在臨床上他講辯證,合乎哪個柴胡劑的證侯,你就用哪個柴胡劑,就能治好瘧疾的。那么有些不同、特殊的問題,他都提出來了,這個你用柴胡劑不行,所以他都提出來了。所以這個瘧疾,看起來幾段,但是他是非常概括,所以他這個書不好讀,就在這點。那么陳修園說,仲景這個書都在不言中,就是不言中,在底下頭一句,弄一個“瘧脈自弦”他這話說的,語義很含蓄啊,瘧脈怎么能叫自弦呢?就因它發作這個病屬于少陽柴胡證,往來寒熱嘛,小柴胡湯頭一個證侯就是往來寒熱,發作有時,所以他提一個“瘧脈自弦”這個治療的一個大法啊,都概括到一句話里頭了。那么有些特殊的問題提出來了,你就會治瘧疾了。這個文章都相當的好,但是一般都不這么看,說這個太簡略了,光這幾個方子怎么能治瘧疾呢,當然是不能。我們看看底下,底下這都是林億他們校對.金匱要略.的時候,他們看著覺得過簡了,就從.千金.啊、.外臺.啊里頭找,找到了,他就附到這里。第一個牡蠣湯,這個牡蠣湯和上面的“牡蠣散”差不多,他沒有擱龍骨,而擱牡蠣了,這個牡蠣和龍骨的作用差不多,都鎮靜藥。那么另外呢,擱麻黃甘草湯,這個麻黃甘草湯,如果他是表實無汗,那么這類的牡瘧,當然要擱這個方子;要如果有汗,而不是表實的,麻黃是不能用的,那當然還是用上面的了。這兩個都說的是牡瘧,牡瘧也就是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有可汗或者不可汗的,我們在這兩個方子可以擇取其一了。那么在這個方子后頭,他說的很清楚,他說“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若吐,則勿更服”這個他說的更清楚一點,這個藥是吐的,得了快吐,不要連續吃了,止后服,停后服。所以上邊那個我們說的牡蠣散,也是吐劑,它以蜀漆為主藥嘛,蜀漆是吐水、吐痰的藥,古人管它叫作截瘧。后世把這個蜀漆亂用了,如果沒有停痰、停飲的瘧疾,不能用這個藥。后來拿它當一個截瘧,就是“截止”那個“截”瘧疾啊,鬧得挺兇,就給他硬吐下子,這就可以把它截斷了,其實不是這個事。看這個方劑的應用,其實這里吐的是飲、水,由飲、水造成的但寒無熱,古人叫做牡瘧,確有這種證侯,你可以用蜀漆散、蜀漆湯都可以啊,就看他是可汗與不可汗,用這兩個方子都可以的。如果沒有水,這個方子是不能用的,用什么呢?還是用柴胡劑,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后世光看到這個蜀漆,吐能治瘧疾,可不知道是什么情形下用,就濫用的這種情況,這東西虛人,也是不對的。這是林億他們在.外臺.里頭找出的這個牡蠣湯。底下呢,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 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柴胡去半夏加瓜蔞湯”就是小柴胡湯把半夏去了,加的瓜蔞,半夏治嘔的,瓜蔞解渴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