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智力發育,一直是家長們關心的重大問題。
這不,前不久,小編的朋友問我,他家寶寶沒事傻笑,該怎么辦?
的確,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父母心弦,生怕寶寶某些異常表現,是智力方面的缺陷。
我翻了下后臺,發現很多父母也有一樣的為難之處:
孩子沒事就愛傻笑,是正常的嗎?
寶寶一聽到抖音傳出來的音樂,身子就跟著扭動,是好事嗎?
我家孩子是一玩玩具就特別專注,一堆汽車,一個人一玩就是半天,我要打斷他嗎?
那么,孩子的“小毛病”,真的是智力問題嗎?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寶寶那些令人不安的小動作,幫助大家解決這個疑惑。
表現
媽媽,人為什么要吃飯?
媽媽,青蛙為什么有兩條腿?
爸爸,為什么下雨了天空會哭?
爸爸,為什么鳥兒會飛,我不會?
你家里是不是也有一個整天嘰嘰喳喳的小話癆呢?
有時候被問煩了,會忍不住打斷他:“小祖宗,你的問題怎么那么多啊?”
我們覺得孩子煩,一是沒耐心,二是對于答案,我們心里也沒底;
但其實,孩子話多,是好事。
兒童智商評測中,就有“言語智商”這一項。
測評研究表明,多數 0- 6歲兒童說話都是磕磕巴巴的。
如果你孩子在 2 歲時左右,就能說出完整的句子,這說明他具有語言天賦。
而且,愛說話的孩子往往比較開朗,開朗的孩子往往更會表達。
會表達的孩子,往往人際關系更加和諧。
未來可能會在語言行業方面,更有作為。
比如優秀的主持人、記者、公關、老師等等。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
做法
對于家里的“小話癆”:
家長千萬不要以“話癆、貧嘴”為由批評孩子,這會抑制他的表達欲。
正確做法是,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引導他有禮貌、有條理、有分寸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于愛提問的孩子:
家長千萬不要以“話癆、貧嘴”為由批評孩子,這會抑制他的表達欲。
應該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引導他有禮貌、有條理、有分寸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表現
笑,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專家,研究了年齡與智慧的關系,得出結論:愛笑的孩子通常都很聰明。
有研究表明,與一般孩子相比,智商更高的孩子,對外界事物的發笑年齡要早。
有的寶寶,看到別人在笑,自己也跟著傻笑。
比如,媽媽給寶寶的衣服穿反了,爸爸不小心滑了一跤。
這些不協調的狀況被寶寶注意到了,并發笑。
這正說明寶寶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和幽默感。
2- 3 個月的寶寶在父母的逗引下發笑,被稱為天真快樂反應。
也被譽為“人類第一縷智慧的曙光”。
做法
寶寶不經意間的發笑,家長要給積極的回應,同時引導他在這方面的表現更充分、更持久;
此外,家長要抓住這一階段,多向寶寶微笑,引逗寶寶發笑。
對于愛笑的孩子:
家長要給予積極的回應,同時引導寶寶笑的更充分、更持久。
同時抓住這一階段,多向寶寶微笑,引逗寶寶發笑。
表現
蹲在地上看螞蟻搬運食物
連續搭了很長時間的積木
布娃娃的衣服被穿來穿去
手推汽車,一玩就是半天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永遠是好動的。
做事專注的兒童,他們有著更穩定而強大的注意力。
而注意力,是構成智力的重要組成之一。
居里夫人年幼時,就已經表現出驚人的注意力。
她他閱讀書籍的時候,就算別的小朋友和她開玩笑、搗亂,故意發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聲音和動作,也絲毫不能把她的心思從書本上引開。
做法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保護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同時給孩子很多玩具,這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不要總催促孩子,強迫停止他正在做的事情;
更不要頻繁打擾孩子,在他旁邊指手畫腳。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
“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
對于做事專注的孩子:
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同時給孩子很多玩具,這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不要總催促孩子,強迫停止他正在做的事情;
更不要頻繁打擾孩子,在他旁邊指手畫腳。
表現
寶寶拿媽媽的口紅,涂了個大紅嘴
看到他爹二郎腿,寶寶也翹起一只腳丫
寶寶穿起媽媽的高跟鞋
你家里是不是也有一個“戲精”小可愛?
兒童心理學者研究表明,模仿天賦越強的寶寶,大腦越發達。
因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只會一些簡單的模仿。
當到 2-3 歲,中樞神經系統的技能才會大大加強,這時正是孩子模仿的最佳時機。
他們會模仿周圍人的語言、動作和表情。
模仿得越像,孩子的智商越高;模仿得越多,孩子的智力發育越好。
日常生活中,孩子模仿最多的對象就是父母。
做法
所以,父母首先要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積極的形象。
同時,家長要避免孩子接觸不良的模仿對象,和觀看暴力、犯罪、色情的電視節目,以免不良畫面給孩子帶來錯誤的示范!
對于愛模仿的孩子:
家長要在生活中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形象。
同時,還要避免孩子觀看暴力、犯罪、色情的電視節目,以免起到相反作用。
表現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
如果你家孩子一聽到手機里發出來的聲音,就開始手舞足蹈,跟著音樂節奏扭動起來。
那么恭喜了,你家孩子有音樂方面的天賦!
研究證明,在兒童所有的智力活動中,左右腦并不是獨立工作,而是協同發揮作用。
而音樂,在刺激右腦功能的同時,還能促進大腦兩半球的聯絡和協作。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喜歡音樂,并在生活中表現出了音樂天賦,這正說明他的右腦發達、智商高。
一項美國教育專家研究表明:選修音樂專業的學生,大學入學考試的成績要比一般學生成績高10~40 分。
做法
對于那些愛音樂的孩子,家長要從小對他進行音樂方向的熏陶,或者系統地學習一門樂器,近一步提高整體智力水平。
對于愛聽音樂的孩子:
家長要從小對她進行音樂方面的熏陶。
如果有條件,可以系統學習一門樂器,近一步提高整體智商水平。
表現
幾個月齡寶寶在一起,總有一個寶寶喜歡主動分發食物和各種指揮。
“孩子王”和“領頭羊”,每個小區里都有一個這樣的孩子頭。
他們往往喜歡出風頭,更愛對別人發號指令,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者給同學排位子。
而偏偏這種孩子又很受小朋友的追捧,總喜歡跟他一起玩。
第一季《爸爸去哪兒》的王詩齡,大家還有印象吧?
這就是典型的孩子王,身邊永遠圍繞著一圈追隨者...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從小愛出風頭,長大之后變成小霸王,更難管教怎么辦?
其實,家長可以換個角度。
這些孩子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強。
這不正是成為合格領導者,必備的素質之一嗎?
做法
恰恰因為這類特質,這類小朋友更需要父母認真引導:
1 告訴他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讓孩子從小明辨是非,明確三觀;
2 把握做事的分寸和原則,防止誤入歧途。
對于愛指揮的孩子,需要父母額外關注:
告訴他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從小明辨是非,明確三觀;
把握做事的分寸和原則,防止誤入歧途。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寶藏,蘊藏著無限潛力。
當你家孩子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小動作。
如果孩子的生長和心理發育沒有異常,就不用太過擔心。
因為這些小動作,很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天賦,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
所以,多用眼睛去觀察吧,你家孩子,很可能是個天才!
如果你家孩子有上述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