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說:
沒有什么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時光如水,靜默無言。直到花兒飄落歸于塵土,青絲漸漸染上白霜,忽覺人生已至暮年。看遍世間千奇百怪,嘗盡生活百般滋味,才終于明白:變老也能變得更好,哪怕退休,也能奔赴向往的遠方。
退休后到底過什么樣的生活,人生才算沒白活?且聽名著君娓娓道來。
01
《增廣賢文》中寫到: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
退休后,不必再去追求奢華的生活,房子也不必富麗堂皇,夠住就好。
家不在于豪華,而在于溫馨。
就像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兩位爸爸、三個孩子,一家五口雖然擠在不到六十平的房子里,但兄妹三人互相扶持,兩位爸爸用愛澆灌,一家人和睦相處,溫暖的讓人落淚。
人生上半場,總以為住上大房子,才算是過上好日子,到了人生下半場才懂得:有家可回,有人可愛,才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
房子即使不夠高檔,但只要能遮風擋雨,有家人相伴,用心呵護,也能住的安心,睡的舒服。
02
年輕時,總想著穿著華麗,追求名牌,以彰顯自己的地位。
老了以后,不用再刻意追求衣服的新舊、價格的高低,只要穿著得體,舒適自在,就是最適合自己的。
百歲老人楊絳,一生勤儉,雖然衣著樸素,不施粉黛,卻自有她的氣度與風骨。
衣服的新舊貴賤,不能決定人是否真的體面。
只要你穿的干凈整潔,得體大方,也能活出最自信的模樣。
03
俗話說:填飽肚,即不餓,粗茶淡飯百日活。
人這一輩子,走著走著,就越覺得粗茶淡飯才更有味道。
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吃的多了也會覺得厭煩。粗茶淡飯反而更耐吃,也更養人。
病多從口入,無節制的飲食習慣最為傷身,暮年百病纏身,大多是年輕力壯時不知節制而留下的禍根。
人到晚年,不求大魚大肉,只要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就好。04
不管到了什么時候,健康永遠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前提,只有身體好了,才不會禍及老伴,更不會拖累子女。希波克拉底曾說:人類最好的醫生,就是空氣、陽光和運動。前段時間,微博一則“老人68歲開始鍛煉,92歲笑著爬山”的新聞火上熱搜,記者采訪后才了解,老人原本身體很差,但是經過長時間的鍛煉以后,現在身強體健,一點毛病也沒有。退休后,也別忘了早睡早起,勤于鍛煉,筋骨保持硬朗,身體保持健康,生活才會更加美好。05
年紀漸長,父母終會先你而去,子女也會有自己的家庭,能夠一直陪伴在你身邊,不離不棄的,唯有老伴。臨到退休,也才明白:真正幸福的愛情,不是二八年華的相遇,而是耄耋之年的相惜。最好的生活莫過于,老夫老妻手挽手,肩并肩,你拄杖,我提籃,早晨一同買菜,夜晚床前閑談,我知你心,你懂我意。這輩子,有個好老伴是最大的福氣,請記得一定要好好珍惜。06
有人認為,幸福就是住進豪宅,開上豪車;有人認為幸福就是官路亨通,好運連連;也有人認為幸福就是平平淡淡,健康活著。人到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老伴相依,子女成對,兒孫滿堂。退休后,別太在乎其他的事,多陪陪家人,逗逗兒孫,才是最重要的。07
相較于前六種而言,茶似乎格格不入,但你不知道的是,它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十大健康食品之一,更是被譽為“最理想的飲料”。飲茶文化自古在我國就十分盛行,不僅是因為茶葉清香,提神醒腦,還因為茶能解膩,有效促進腸胃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哈佛大學也曾發布一項針對美國與歐洲長壽老人的研究,調查發現他們都有幾個共同特征:不抽煙,少飲酒,喜歡喝茶。人老了,別再沉迷于煙酒,一壺水,一盞茶,也能過得逍遙又自在。08
沈從文曾說:我一生最怕是閑,一閑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人一旦閑下去,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也再難以看到更遠的風景。到了晚年,體力活雖然不能再干,但也別讓自己的大腦停下來。多讀書、多看報,了解時事新聞,學習科技知識,不與時代脫軌,才是晚年應該有的樣子。09
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人,但大多數人,都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行至晚年,除了家人,還能一直伴你身旁的就只剩下朋友。閑暇無事時,可以約上幾個知心好友,吃吃飯喝喝茶,下下棋談談心,說說近來的趣事,回憶逝去的青春。10
拜倫曾在書中寫到: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人這一輩子,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保持好心態,才能活得優雅而從容。退休后,請學會不計較,不攀比,不怨懟,凡事放下,知足而樂。退休,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生活的新起點。生命的貴重,也從不在年齡,而在于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