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亟待確立的四大原則
漸新堂
本世紀二十年代了,我們的課堂教學經歷了不少的觀念洗禮與方式探索。今天回望,似乎我國的課堂教學在極端不自信,處處學西美的強勢話語牽引下,幾乎沒有了值得肯定的經驗,沒有了可以守正的內容,只剩下了不堪回首的一地雞毛。
但是,歷史從來不是這樣全盤否定徹底推翻中前行的。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思考,當前有必要確定以下原則,以期課堂教學少誤人子弟,少給學生以及家長,也少給自己一些職業遺憾。
一 刪繁就簡,努力聚焦
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帶有比賽性質的課堂教學中,塞進去的東西太多太多,學生被牽引得眼花繚亂,暈頭轉向,不知所措。
受一些衙門惡習的影響,一節普通的課堂教學也充滿了形式主義的花里胡哨的東西。初中學生的齊拍手、8個小組的搶答或者回答的頻率次數的比賽、推舉代表到班上代表全組的發言……
要求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是求全貪多,似乎越多越能夠表明學習過手的內容就越多越豐富。一會兒是大單元,一會兒是課文內容,一會兒是詞語推敲,一會兒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判斷,一會兒是朗讀技巧的重現體驗……
一節課,學生不知道有哪些具體的必須的學習任務,盲目地被牽著鼻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趕路,跌跌撞撞。剛要求默讀課文5分鐘,很快又要求思考辯論主要的議題,回答拓展的閱讀結果。
頭緒越多越容易亂了自己的陣腳,也很容易使學生茫茫然不知所措,不停地換擋,雜亂無章,支離破碎,除了能夠哄一哄外行外,有一些所謂的眾多節目在表演外,沒有實質性的聚焦內容。多而雜,就容易多而亂,不是艱苦的腦力勞動所能夠接受的,學生的學習效果是絕對不會好起來的。
凡是有一定教學經驗積累的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要有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能夠聚焦,把自己工作中積累起來的教訓進行分類整理,形成基本判斷,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的學習任務。面面俱到的結果,往往是哪一面都到不了位。突出主要內容,突出學生學習兜底的基本口糧,讓學習在課堂上發生,讓效果在學習中呈現。
這樣,教師的教才能夠輕松,學生的學,也才能夠生動活潑富有成效。
二 居高臨下,一語說透
現在的教師,一般都是學歷達標了的資質合格的教師,近些年來,還有不少的碩士博士加入中小學教師行列。
為什么國家要要求教師的資質,為什么不就提倡學生自學,或者學生相互之間互幫互學?
因為,學科教學中有可能出現無限多的問題,其教學所涉及的范圍領域也可以拓展得很寬很廣,才能夠解決一些天資優渥的孩子需要,因此,對教師任職資格提出了學歷要求。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學科教師都接受了幾年甚至十年的學科專業化教育,且不說教師自己生活經歷的積累,教了幾年之后的教學積累。對少年學生,對孩子來講,是專業上高了好幾個層次的專業權威。
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在回答學生的提問中,卻讓人常常看不出教師是受過專業教育的專業人才。不少時候,一些教師似乎只有學生的專業積累和專業認知,不能夠居高臨下,一語破的,很透徹地給學生以學科的理解與支持。繞來繞去,守不住問題的核心,拎不出學生的所發之問,有時甚至給人不說還明白,越說越糊涂的感覺。個別教師還去生造一些概念一些詞語來故作驚人之談,諸如在散文中新聞消息中去反復要求去說什么情節之類的錯謬!
內容不理解,思路不清晰,琢磨不透徹。源于自己的時間精力沒有花在學科內容上,對課文內容沒有認真解讀,靠偷工減料,靠人云亦云地說上幾句大行大市的陳話套話,就應付了學生。大多數精力放在了教學的方式學習的方法上,放在了課件的制作,課外的拓展上,放在了不關要害的非學科課程學科內容上。久而久之,學生上語文課沒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沒有看得見的語文學習效果,更沒有不上語文課的一絲絲遺憾。
三 落在課程,明白層級
與時俱進,建立起二十年代的語文課程理念,按照新頒布的課程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課堂教學。
簡單點說,要把三年前國家考試中心公布的《高考評價體系》的觀念用來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就是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應該有四個層面的意識: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這四個層面的內容,絕對不是平分秋色半斤八兩的去操作,而是融會貫通,潤物無聲地浸潤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
過去,我們的國力欠缺,積弱積貧,一兩百年來都是言必稱希臘,教育更是如此。至今,都沒有一點自信,對過去的教育一陣風似的,給予徹底否定。因而才出現了今年的東施效顰,去學習模仿西美方固化階層的淺而薄的陪伴著玩的大眾教育。
以至于,今天的語文課堂上,很多老師不敢涉及到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的教學與引導,進行不少很不專業的花拳繡腿的招招式式的難見效果的方法論的演繹與展示。這些方法,學生耳朵都聽起了繭巴,都可以去當小老師了,而內容呢,學科必備的知識與關鍵的能力呢,卻難覓蹤影。
每一節語文課堂教學,都應該且必須有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的學科教學內容,無論是不是重點難點,是顯是隱,不管是相機誘導,隨機圈點,還是專門強調,專事教學,都應該直接間接給學生拎出來給以引導教育點撥提醒。
有了這兩基礎,自然而然地才去進行學科素養的浸泡和核心價值的引導,雖然這后二者不是每一節課都需要直觀地可見地進行形式主義的編排與占用,但是,面對今天的學生,我們應該有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的意識,羚羊掛角了無痕跡般地融入前兩項的教學實踐之中。
一段時間下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就會感覺到在學生的語言構建、審美熏陶、思維訓練以及文化積累方面,有不少具體可感的,學生學科課堂學習上的飽滿的豐沛的充實的收獲與進賬,也有了對語文學科的態度以及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勃勃長勢。
四 堅守師德,筑魂培根
習慣培養,價值觀的引領,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事情。
過去有學校就提出,你給我三年(六年)我給孩子一生,說的就是學校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決定性的根基性的深遠影響。
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抱有此教育的強烈的職業態度。就是要把正確的價值觀,做人的正能量,通過我們的課堂教學,傳遞給學生。近兩年提出的培根鑄魂啟智增慧,也就是國家的一種積極的觀念傳導。
對課堂教學中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做法,一些毛病,要站在做人,一輩子做祖國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的角度,一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有本事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的角度進行審視,進行及時的肯定與指正,絕對不要認為這些大的事情大的方面,是班主任的事情,是德育教育的事情,而不予以正視。
語文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很多教育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地方,諸如老老實實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嚴謹負責,大膽探索勇于直言,包括作文,都要注意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領——不說假話(要誠實)空話(要表里如一)大話(做不到就不說)套話(說別人的話不能夠算是自己的真話實話心里話)等等,都是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塑造的難得的良機,教師應該敏捷發現及時相機誘導,往正確的路上引導。
學正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務必要有對孩子終身負責的職業良知和為師道德操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時時處處感受到語文學科教師對他的期待對他的影響,從而在學校教育包括獨具特效的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心中充滿著學習的快樂與成長的喜悅,不斷挖掘出自己成長的滿滿的生命張力來。
以上四點,首先,化繁為簡需要教訓積累需要能夠抓得準優先考慮事項;其次,居高臨下一語說透,需要學養積淀需要艱苦的腦力付出;再次,與時俱進熔鑄進學科課程理念,需要多年對學科的不懈思考與理性扒梳;最后,看的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的修為,為自己還是為學生,為分數還是為學生一輩子的做人。
(11月3日參加一個區的教學基本功大賽后,與我們的青年同行即興講話后的回憶整理,貼出來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