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多發(fā)生在長時間工作的站立者或者長期步行的工作者,比如教師、超市營業(yè)員。其患者發(fā)病早期多感覺下肢酸脹、沉重感,故容易被忽視,中后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靜脈形狀如蚯蚓,突出于皮膚表面,且色青,甚至有些形成濕疹、潰瘍。
從西醫(yī)角度來說,大多下肢靜脈曲張是由下面兩個因素引起的:
1、靜脈血管壁薄弱和瓣膜缺陷:打個比方估計大家就能明白,我們把血管比喻成一根有閥控制的塑料水管,水管如果本身質(zhì)量不好,過于薄弱,水不斷的沖擊水管壁,水管就容易破裂沖開且水管越來越大就像曲張的靜脈一樣。水管閥是能控制水的方向,假如沒有水管閥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水,導致水毫無節(jié)制的流出。血管中的瓣膜也是這樣,假如瓣膜缺失或者發(fā)育不良,就不能防止血液倒流。
2.靜脈血管持久升高:把靜脈血管比喻成一根橡皮筋,如果持續(xù)的給這根皮筋壓力,持續(xù)的拉伸,皮筋就會逐漸松弛,靜脈血管也跟皮筋一樣,血管內(nèi)壓力過多,血液總是沖擊瓣膜,久之會逐漸松弛、脫垂、使之關(guān)閉不全。
中醫(yī)認為靜脈曲張乃先天稟賦不足,加之長久站立,導致筋脈受損,以致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脈絡,日久交錯而成。
前段時間剛好有兩個患者找我看靜脈曲張,看了看都屬于中早期的,自己也沒有太在意,就嘗試著看了看,也有抱有多大希望。其中一個32歲女性,自訴近幾日有下肢酸脹感,在按摩推拿店被技工發(fā)現(xiàn)有靜脈曲張,我認真看了看患者的靜脈曲張情況,不認真看還看不出來,屬于輕度的。再追問了下患者的一般情況,平素容易失眠,伴有輕度口干,大小便均正常,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典型的陰虛體質(zhì)。腦子里第一個蹦出的方子就是黃煌老師的四味健步湯,于是開了十劑給患者,處方如下:
丹參30g 牛膝20g 生白芍30g
赤芍20g 甘草10g 石斛20g
之后患者便告知我,下肢酸脹感明顯減輕了,靜脈也沒有原來那么青了,晚上居然玩著手機就睡著了。這樣意想不到的效果令我驚奇。
四味健步湯是黃煌教授的經(jīng)驗方,該方是由芍藥、懷牛膝、丹參、石斛組成,主要用來治療下肢疼痛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黃煌老師喜歡在處方中加入甘草,取芍藥甘草湯義,《傷寒論》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腳攣急”,且赤芍可活血化瘀、白芍可養(yǎng)血柔肝;牛膝性引下行,具有活血通經(jīng)的作用;石斛雖然多用于脾胃陰津虧損證,但古代多次在方劑中用于治療下腳弱腰痛的病癥;丹參性涼,活血化瘀、涼血安神。該患者陰虛體質(zhì),且睡眠不好,伴有口干,比較適合這個方子。
當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這個方子,但是可以在這個方子的基礎(chǔ)上辯證加減。黃煌教授喜好,若患者出現(xiàn)下肢浮腫、四肢麻木、多汗,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若下肢靜脈曲張較甚,如蚯蚓狀,可合用桂枝茯苓丸。據(jù)多數(shù)人經(jīng)驗來看,以及我手中病人反映的情況來看,此方治療輕中度的靜脈曲張效果都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