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調查系統

迎難而上破困局 民營發展顯成效
——山西民營經濟發展綜述

進入“十二五”,隨著世界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全球范圍需求驟降,中國經濟步入到發展新常態,對以資源性產業為主導的山西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經濟增速從2011年的12.9%回落至2015年的3.1%,由高于全國水平3.4個百分點到2014年、2015年落后全國平均水平2.4和3.8個百分點①,差距呈逐步擴大態勢,經濟增速在全國的排位連續2年處在較為靠后的位置,全省經濟發展進入到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時期。
在這種困難局面下,201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山西發展的“三個突破”,召開了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推進大會,王儒林書記出席大會并作了動員報告,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全省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出臺了山西《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簡稱“民營經濟33條”,下同),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全面保障。
根據《山西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制度(試行)》,省統計局按照方法制度要求對2014年、2015年全省及各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監測,現將主要測算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省民營經濟發展主要特點
由于目前全國沒有統一的“民營經濟”劃分標準和統計辦法,各省對民營經濟的統計口徑設置不一致,所以各省結果難以互相對比。根據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確定,我省民營經濟統計監測的定義范圍是:除國有及國有控股、外商、港澳臺企業及控股之外的其他所有經濟活動(包括個體經濟)。
根據監測結果,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民營經濟占據全省經濟近半壁江山
初步核算,2014年2015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分別為6467.2億元、6372.2億元,占全省GDP比重分別為50.7%、49.8%,雖然2015年比2014年民營占比降低0.9個百分點,但依然接近半壁江山。
由于我省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國有經濟在經濟中作用不同造成各市民營占GDP比重差距較大。2015年民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0%有3個市,分別是:運城(69.4%)、臨汾(65.0%)、晉中(63.7%);民營占比介于50%-60%之間有4個市,分別是:呂梁(58.3%)、忻州(52.3%)、朔州(51.9%)、長治(51.3%);民營占比低于50%以下有4個,分別是:陽泉(42.1%)、太原(41.2%)、大同(37.1%)、晉城(35.9%)。(見表1)
從民營核算的10個行業看,各行業民營占比差異較大,既有民營比重超過90%的行業,如,2015年,房地產業民營比重達98.1%,農林牧漁業達97.6%,住宿餐飲業達95.8%,也有民營比重不足10%行業,由于公共管理所占比重很大而導致非盈利服務業民營占比只有5%、金融業民營占比6.7%。(見圖1)
 
表1  全省及各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   標 民營增加值占GDP比重(%) 2015年與2014年差額   
  2014年 2015年     
 50.7  49.8     
太原 41.1  41.2  0.1    
大同 37.3  37.1  -0.2    
陽泉 43.0  42.1  -0.9    
長治 52.0  51.3  -0.7    
晉城 35.5  35.9  0.4    
朔州 48.4  51.9  3.5    
晉中 61.3  63.7  2.4    
運城 72.5  69.4  -3.1    
忻州 56.2  52.3  -3.9    
臨汾 66.6  65.0  -1.6    
呂梁 63.5  58.3  -5.2  
圖1        山西民營經濟行業占比分布
 
(二)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潛力較大
隨著我省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不斷深入,我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發展呈現燎原之勢。2015年在全省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占比下降3.2個百分點的情況下,新興的民營醫藥工業占比由2014年的71.6%提升到2015年的78.7%,提高了7.1個百分點,成為規上工業中民營占比提升最快的行業。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與“互聯網+”相關行業發展方興未艾,一些新業態、新的服務模式加快發展,如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等新興業務的快速發展,2015年,民營批零業占該行業比重同比提升3.9百分點、住餐業提高了3.5個百分點。新服務、新模式不斷涌現,百度云計算中心等一系列高新產業落地建成,網絡約車、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新型服務模式迅速發展,極大地豐富服務業內涵。
(三)民營經濟結構優化成效明顯
從三次產業構成看, 2015年全省民營經濟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768.1億元、2548.0億元和3056.1億元,第三產業總量超出第二產業508.1億元,三次構成為12.0:40.0:48.0,與2014年比,第三產業比重提高8.6個百分點,由于近幾年我省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50多月持續下降,我省煤炭、鋼鐵等價格已經跌入谷底,造成以工業為主導的第二產業比重直線下降8.6個百分點,第一產業與上年基本持平。民營經濟結構正由過去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見圖2)        
圖2    全省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
 
(四)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區域差距收窄
從各市情況看,2015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7個市,比上年增加1個。占比最高是運城市(69.4%),占比最低是晉城市(35.9%)。運城與晉城由2014年的37個百分點的差距收窄到2015年的33.5個百分點,收窄3.5個百分點。與2014年比,民營占比提升的市有4個,提升較快的兩個市是朔州和晉中,分別提升3.5和2.4個百分點;占比下降的市有7個,降幅較大的市分別是:呂梁下降5.2個百分點、忻州下降3.9個百分點、運城下降3.1個百分點(具體數據見表1)。
從各市民營經濟占全省民營經濟份額看,份額超過10%以上有4個市,分別是:太原17.69%、運城12.78%、臨汾11.85%、晉中10.46%,與上年比,份額提升較快的有:太原提升2個百分點、晉中提升0.8個百分點。(見圖4)
圖3       全省及各市民營增加值占GDP比重
 
圖4        2015年各市民營經濟占全省份額
 
(五)“雙創”為民營經濟注入活力,民營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從業人員穩步增加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激發了我省居民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潛力,省委、省政府出臺的“民營經濟33條”,是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共33條內容,涵蓋拓寬發展空間、扶持成長壯大、支持轉型創新、加大要素支持、完善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等民營經濟發展各個環節,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提供系統保障。2015年全省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主體數量為147.06萬個,比上年增加19.51萬個,同比增長15.3%,其中,民營企業增加2.67萬個,月均增加民營企業2225個;個體工商戶主體數量增加16.84萬個,月均增加1.4萬個。
2015年全省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520.64萬人,同比增加21.6萬人,增長4.3%。從各市情況看,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增長較快有四個市:臨汾(10.6%),大同(10.1%),晉中(9.1%),忻州(9.0%)。2015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同比增加33.8萬人,不僅彌補了民營企業從業人數同比下降12.2萬人造成的大缺口,而且對穩定社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全省民營單位減員主要集中在運城(下降4.2萬人)和呂梁(下降3.5萬人)。(見表2)

表2   山西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和主體數量
 
地區 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萬人) 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主體數量(萬個)   
  2014年 2015年 增減(萬人) 2014年 2015年 增減(萬個)   
 499.1 520.6 21.6  127.6  147.1  19.5    
太原 92.5 96.5 4.1  22.8  25.4  2.6    
大同 34.8 38.4 3.5  9.5  12.1  2.6    
陽泉 19.0 18.2 -0.7  4.9  5.5  0.7    
長治 51.1 51.2 0.1  9.6  11.1  1.5    
晉城 30.0 30.8 0.8  7.6  8.9  1.2    
朔州 25.6 27.1 1.5  6.1  7.1  1.0    
晉中 52.2 56.9 4.8  13.8  15.9  2.0    
運城 59.2 59.6 0.4  15.8  18.2  2.4    
忻州 36.7 40.0 3.3  10.9  12.4  1.4    
臨汾 41.2 45.6 4.4  14.2  16.9  2.7    
呂梁 56.7 56.3 -0.4  12.3  13.6  1.4  
(六)放寬投資限制,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占全部投資比重進一步提升
2015年,全省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353.3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增速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快6.2個百分點,比全國民間投資快10.9個百分點,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0.5%,比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從各市情況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6個市,分別為:運城(83.8%)、長治(70.4%)、晉中(68.0%)、忻州(65.2%)、大同(63.8%)、臨汾(60.9%)。與上年比,民間投資占比提升的有8個市,提升較快的有:臨汾提升9.2個百分點、晉城提升7.5個百分點、忻州提升7.1個百分點、長治7.0提升個百分點、太原提升6.1個百分點。
圖5        山西及各市民間投資占投資比重
 
(七)科技支持力度增強,民營科技企業增長近六成,發明專利擁有量明顯增加
隨著山西“民營經濟33條”的實施,科技對民營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增強。2015年全省民營科技企業數量為162家,比上年增加60家,增長58.8%。運城35家,居第一位,太原32家,居第二位。
2015年全省全部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4214件,比2014年增加1072件,增長34.1%,(由于省科技廳沒有甄別出2015年民營企業數量,無法與2014年比較),2014年民營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827件,占全省的58.1%。

表3  山西民營經濟統計監測結果(科技類)
 
地區 民營科技企業數量(個) 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2014年 2015年 增減(個) 2014年(民營) 2015年(全部)   
 102 162 60  1827  4214    
太原 34 32 -2  870  2288    
大同 8 4 -4  79  254    
陽泉 4 16 12  32  62    
長治 13 26 13  152  356    
晉城 8 7 -1  63  196    
朔州 6 6 0  49  66    
晉中 12 17 5  122  191    
運城   35 35  208  440    
忻州 6 8 2  71  94    
臨汾 9 11 2  122  175    
呂梁 2   -2  59  92  
(八)金融振興初見成效,民營企業直接融資規模成倍增長,貸款額增速加快
2015年在全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帶動下,全省大力推進金融振興,加快金融平臺建設,鼓勵企業通過發行各類債券,擴大直接融資規模。2015年民營企業直接融資規模出現了井噴發展,直接融資規模為232.6億元,比上年的12.3億元增加了220.3億元。主要集中在5個市:晉中100億元,太原90.35億元,大同28.66億元,運城12億元,臨汾1.59億元。
2015年全省民營企業貸款余額6811.59億元,同比增長8.15%,比上年加快2.29個百分點。從各市情況看,增速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晉中(14.5%)、太原(11.9%)、朔州(7.6%),特別是太原總量占全省民營貸款額超過1/3(2541.36億元),仍保持較高增長,晉中連續兩年保持增速第一。(見表4)
表4  山西民營經濟統計監測結果(金融類)
 
地區 民營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億元) 民營企業貸款額(億元)   
  2014年 2015年 增減(億元) 2014年 2015年 增減(億元)   
 12.3 232.6 220.3  6298.52 6811.59  513.1    
太原 11.2 90.4 79.1  2270.57 2541.36  270.8    
大同   28.7 28.7  326.53 325.76  -0.8    
陽泉     236.32 254.01  17.7    
長治     456.37 479.87  23.5    
晉城     320.22 332.48  12.3    
朔州     203.05 218.51  15.5    
晉中   100.0 100.0  658.66 754.05  95.4    
運城   12.0 12.0  531.7 566.09  34.4    
忻州 1.1  -1.1  320.99 320.14  -0.9    
臨汾   1.6 1.6  492.17 524.95  32.8    
呂梁       481.96 494.37  12.4  
(九)民營經濟對稅收貢獻率達50.2%,總額下降,但相對好于全省稅收狀況。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主導產業價格大幅下降影響,2015年全省稅收收入累計完成1945.94億元(國稅與地稅合計),同比下降20.0%,而同期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稅收總額為977.3億元,同比下降9.4%,低于全省稅收降幅10.6個百分點,民營稅收明顯好于全省稅收狀況。民營經濟對全省稅收的貢獻率由上年的44.4%提高到2015年的50.2%,提升了5.8個百分點。從各市情況看,在多數地市民營稅收總額下降的大背景下,太原總量最大(248.2億元),增長6.8%,晉城(93.5億元),增長6.8%,呂梁(113.9),增長5.2%。
綜上所述,2015年,民營經濟作為全省“三個突破”之一,在困境中實現新的突破,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近半壁江山,三次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三新”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地區間差距收窄;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穩步提高;“雙創”促進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從業人員保持穩步增長;科技創新引領民營科技企業數量迅猛增加;金融振興助力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成倍增長、貸款額增長較快,全省民營經濟呈現新興化、多元化發展。
二、全省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與民營經濟發達地區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表現:   
民營企業總量不足、規模偏小
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存在主要問題是總量不足、規模偏小。全省中小企業戶數占全國中小企業總數的比重不到1%,每萬人擁有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戶數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1.8%和64.4%②。2015年全省民營主體數量147.1萬個,從業人數520.6萬人,平均每個僅3.5人,不足4人;規上民營工業企業2904個,占規上工業企業的77.8%,但戶均產值只有規上工業企業的55%③。
民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高新企業偏少
雖然全省民營經濟遍布于國民經濟各個行業,但以傳統行業為主,主要集中于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住宿餐飲業和居民服務業等傳統產業,高新技術領域如IT、軟件開發等企業偏少;工業則主要匯集在煤炭、煉焦、冶金、化工、機械等傳統產業領域,技術水平低、管理較為落后,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高精尖產品偏少,遠遠低于中部各省和周邊省市區。
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出現小幅回落
從兩年的民營經濟統計監測結果看,2015年全省民營經濟占GDP比重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工業占比下降是整個民營占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從10大行業核算情況看,民營經濟占本行業增加值比重提高的行業有6個,分別是: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分別提升1.4、3.9、1.1、3.5、2.3、1.9個百分點,6個行業綜合占比上拉全省0.9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占本行業增加值比重下降的行業有3個,分別為:農林牧漁業下降0.9個百分點、工業下降3.1個百分點、房地產業下降0.3個百分點,3個行業綜合占比下拉全省1.8個百分點;民營金融業占比與上年持平。由于民營工業在10大行業占比最大,其占比下降直接影響整個民營經濟在GDP中份額。
從工業內部行業看,煤炭和冶金行業占比下降是民營工業占比下降的主要成因。全省民營工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2.0%,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而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占比是38.9%,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從規上工業11大行業民營占比看,民營占比下降的行業達7個之多,民營化工行業下降8.1個百分點,食品行業下降4.6個百分點,建材行業下降3.1個百分點,其他行業下降2個百分點,煤炭行業下降1.9個百分點,冶金行業下降1.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下降0.7個百分點;民營占比上升的行業4個,醫藥行業民營占比提升7.1個百分點,紡織行業提升2個百分點,電力行業提升0.3個百分點,煉焦行業提升0.1個百分點。由于民營煤炭、冶金等傳統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分別為45%和19%),僅這兩個行業對全省民營工業下拉幅度達61.4%,加上山西主導工業產品價格連續50多個月持續下降,價格倒掛加劇了企業生產困難,如,海鑫鋼鐵已于2015年破產,聯盛、大土河、中陽鋼鐵等企業經營困難重重。因此,造成呂梁、運城民營占比出現較大降幅(分別下降5.2和3.1個百分點)。
 
表5    規上工業分行業民營工業比重   
指標名稱 民營占各行業比重(%) 2015年與2014年差額   
  2014年 2015年     
 42.1  38.9     
煤炭工業 39.2  37.4  -1.9    
煉焦工業 75.2  75.3  0.1    
裝備制造業 24.7  24.0  -0.7    
冶金工業 64.4  62.6  -1.8    
化學工業 59.0  50.9  -8.1    
電力工業 3.0  3.3  0.3    
建材工業 81.1  78.0  -3.1    
食品工業 63.3  58.6  -4.6    
醫藥工業 71.6  78.7  7.1    
紡織工業 89.0  90.9  2.0    
其他工業 24.8  22.8  -2.1  
(四)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
近幾年來,由于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對多數民營企業生產、銷售等帶來極大困難,庫存高企,資金回籠慢,企業發展舉步維艱。2015年全省新達規民營企業培育戶數為871戶,比2014年培育戶數1731戶少增加860戶。說明民營企業由于實力較弱、技術落后,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發展受到較大影響。
三、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民營經濟是我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正如王儒林書記所說:“發展民營經濟是增強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必然選擇,是我省轉型發展、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富民強省的基本途徑?!痹诋斍拔沂〗洕鐣l展“十三五”關鍵時刻,必須把發展民營經濟當成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優化發展環境,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
堅決落實國家各項簡政放權政策措施和省“民營經濟33條”,實行“非禁即入”,嚴禁在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之外設置行業準入、市場準入門檻,消除工作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法治保障,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這些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近年來統計調研到情況看,山西是煤炭大省,“燒熱了華北一半炕,照亮全國一半的燈”,但是山西企業用電的價格高于周邊的內蒙、河南,無形中減弱了山西產品的競爭力。只有通過不斷深化改革,營造更加寬松便利的營商環境,激活民間資本,拓展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
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民營經濟做優做強
我省要走出經濟困局,必須充分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按照“提升二產、推進一產、發展三產”的思路,加快結構調整,實現創新發展。
在我省當前的發展困局中,必須對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進行提升改造,突破煤炭資源桎枯,大力發展非煤產業,積極扶持像大運重卡、亞寶藥業、振東集團等非傳統產業民營企業,引導企業實現產業創新、產品創新、科技創新,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發揮民營工業經濟對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用。
發展第三產業,就是要發展文化旅游等新興產業,適應新形勢下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的商業模式,使傳統的服務業互聯網化,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新經濟成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注重人才培養,提升民營經濟的人才儲備
制約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根本瓶頸是人才短缺,既缺乏高素質的企業家,又缺乏科技專家和管理團隊,還缺乏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員工。我們要通過抓好人才隊伍來提升民營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
一是要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家隊伍培養,要將民營企業家培訓工作納入全省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努力培養一支創新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民營企業家隊伍。二是要加大高技術人才引進力度,要建立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儲備人才的激勵機制,增強民營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隊伍,是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

數據來源:山西省國民經濟核算年報與快報、《中國統計年鑒》
②引自王儒林書記在《山西民營經濟推進大會講話》
③數據來源:2015年山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月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安徽:補“短板”穩住經濟基本盤
四問湖北經濟“半年考”鳳凰網湖北
南陽:以改革統領工業經濟發展
培育新動能 河北民營經濟加快走新路
2014年河北省生產總值29421.2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躍上新臺階===中國江西省人民政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石台县| 安陆市| 酉阳| 密云县| 金秀| 罗定市| 台安县| 德令哈市| 丰台区| 武山县| 南靖县| 邢台县| 改则县| 平定县| 孝感市| 华容县| 乌什县| 上犹县| 西平县| 绥阳县| 博爱县| 雷山县| 河北省| 海盐县| 潜江市| 开阳县| 布拖县| 北票市| 从江县| 同江市| 得荣县| 桂东县| 上饶市| 宣恩县| 浙江省| 平安县| 民和| 逊克县| 湛江市|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