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職涯|專業 · 責任 · 共享
高考志愿|七選三|學業規劃|職業規劃|生涯教育
文/楊冬青
昨天,央視《朝聞天下》一條關于高考志愿填報《高考志愿填報催生天價咨詢費》的視頻刷爆網絡,在”高考后志愿填報”的熱潮里,給學生和家長人澆了一盆“理性的涼水”。
新聞指出一些機構的高考志愿填報咨詢費高達幾萬,只要學生的分數線夠到他想上的學校,咨詢專家如果有把握的話,能百分之百讓學生被該學校錄取。因為機構不但有“大數據”支持,而且咨詢專家們也是多年在某些高校或教育機構任職的人。
新聞評論也指出,這些機構是否完全擁有“大數據”呢? 同時,這些數據是歷史的數據,如果有數據顯示某些學校分數低,而導致很多人報考的話,今年的分數肯定會高。
大數據可以算出一定的規律,但不能算出你的個性、你的興趣,學生志愿填報最好還是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適合的專業和大學,而不是排名好的專業、排名好的學校。
數據只能做參考,不能完全依賴于數據。
(了解詳情請戳視頻)
這兩年,我在全國授課,早就聽說僅僅是一次高考志愿填報的高昂收費,同時,也見過很多,志愿填上了,但大學的學業不如意的案例。
一次比較典型的案例,在課上與一位學員交流,學員提到孩子在前一年高考時,花了9000多元的填報志愿,進入一所“好大學”,但進去之后,孩子發現自己并不喜歡所學的專業。
于是,家長又在苦惱孩子考研究生出國該怎么辦。所以,她才來學習職業規劃的課程。那幾日剛好孩子放假回家,還親自來課堂上學習了一個半天。
前幾日,有個家長咨詢小秘書,問:“孩子已經知道自己要讀什么專業了,只是想找老師指導下高考志愿填報。”
小秘書問我,這樣的案例接不接。
我的回復是:“不接”。
因為我們的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是基于學生的學業規劃,不是單一的高考志愿。
其一,家長說學生知道自己的專業選擇,但學生不愿做前一部分的學業規劃咨詢,從專業上,我們無法判斷專業是不是適合學生,他是不是對專業有過足夠的了解。
其二,家長與學生如果只是單純找我們來指導填志愿,他們的期待會更傾向于這一次的選擇一定是百分之百的。
圖為幸福職涯學業規劃產品系列
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填報志愿咨詢,不是與學生做一次靜態的選擇或決策,而是更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動態的生涯發展的課題。
我們的咨詢過程中,包含以下內容:
不僅結合大學、專業的數據,志愿填報的政策、技巧與方法;最大程度地不要浪費分數,填上更好的大學;
更注重分析學生的興趣、性格、價值觀等職業取向系統,其特征適合什么樣的職業方向、專業方向;
會考慮孩子的理想專業是否與其職業取向匹配;
也會考慮孩子大學三年或四年的學業規劃,
更會視學生的情況,共同探討如果不能被錄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去后該怎么去調整,考研需要做些什么,就業需要準備些什么。
所以,很抱歉,我們不能保證你100%被想要去的學校和專業錄取,但幸福職涯的咨詢師可以讓學生學會規劃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該怎么去走。
這也是中國教育改革未來的大方向。
教育改革的目的絕不是讓孩子把全部的寶押在“高考志愿填報”上,也不是讓家長、學生、學校更關注“好學校”和“好專業”,而是弱化“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自我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全國實行“平行志愿”填報(浙江省多年前就是以“平行”為主了),明年更是迎來新高考“七選三”的第一年,未來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學會方法慢慢清晰職業上的“自我概念”,其對人生發展的意義遠比一次志愿填報更加重要。
把高考志愿填報作為學生學業規劃的一部分內容,才是青少年生涯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作為為中學生生涯教育服務的專業機構們,有責任和義務做正確的引導。
6月16日19:30 公益微課
《院校解析與院校選擇》
楊冬青老師專業講解
入群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