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綿竹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良好創業創新環境,多措并舉,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
一是加快創業創新體系建設。到2020年,綿竹市將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成長性行業發展,努力建成德陽領先、輻射全省的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突破1萬名。打造一批專業化、網絡化的孵化平臺,形成服務資源高度聚集,服務模式基本形成,服務鏈條基本建成,創業創新服務機構達30余家,創業導師達到100余人,覆蓋創新創業全過程的綜合服務體系。加快創業創新產出,到2020年專利申請量將達1000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將達到1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將達到3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達150億元以上。
二是建設創業創新載體。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整合創業創新資源,集成式構建階梯型、鏈條式孵化體系,建成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園,鼓勵和支持企業、高職院校、產業園區、鎮鄉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產結合自身特點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基地。鼓勵、支持本市企業、個人及民間資本組建風險投資機構和創建天使投資基金。
三是強化創業創新政策扶持。對返鄉青年、退伍軍人、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校大學生或畢業五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工商部門注冊或民政部門等級以及依法設立免于注冊登記的創業實體,給與1萬元創業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初次創業者給與10萬元以內的創業擔保貼息。科技型微小企業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當年新增職工人數的10%及以上比例的,可申請100萬元以內的小額貸款,并享受財政貼息。2015年至2016年,安排1000萬元用于設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無抵押又急需資金的問題。
四是設立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政府獎勵基金。對獲得國家、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科技進步特等獎至三等獎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自然人分別給與50-20萬元、30-5萬元、5-2萬元、4-1萬元的獎勵。對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發明專利給與獎補0.5萬元/件;對當年授權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分別給與1萬元/件、0.5萬元/件、0.1萬元/件的一次性獎補;國際專利授權后給與一次性獎補5萬元/件。對本市企業運用科技成果或者專利生產新產品的項目,按實際投資額的2%給與獎補,對有發明專利授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按實際投資額的3%給予獎補。對市級以上創業創新大賽獲獎項目落地注冊并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給予一次性2-5萬元/戶的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