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2018年度教師科研成果和學術交流活動登記表
表一:2018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登記表
單位:文學院 姓名:寧稼雨 職稱: 教授 一級學科:中國文學 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
成果名稱
(注:正式出版物請備注上發行代碼ISBN***)
出版/發表 /研究報告使用單位,或會議名稱及會議主辦單位
出版/發表/會議論文發言/報告采納時間
成果
形式
成果字數
哪類項
目成果
基礎/應用研究
收錄情況 (CSSCI來源刊/CSSCI集刊/CSSCI擴展版/ SSCI/A&HCI)
報告被采納情況
王世貞晚年為何贖回《艷異編》?
《明清小說研究》
2018年第一期
論文
7千
基礎
《紅樓夢》的文化價值取向及其對三大名著的超越
《古典文學知識》
2018年第二期
論文
6千
基礎
中國古代文藝評論價值評價主體差異及其評價標準
《社會科學輯刊》
2018年第二期
論文
15千
教育部重大攻關
基礎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名士飲酒文化的內涵嬗變
文史哲
2018年第二期
論文
24千
基礎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2018年第七期
精衛神話冤魂主題的文學移位
社會科學研究
2018年第四期
論文
22千
國家社科基金
基礎
論中國古代文藝評論價值體系之研究價值
江淮論壇
2018年第二期
論文
8千
教育部重大攻關
基礎
《古小說鉤沉》的學術得失與展望
人民政協報(學術家園)
2018年11月12日第10版
論文
6千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基礎
什么是志人小說?
文史知識
2018年第一期
論文
5千
基礎
說說竹林名士的“狂放”風氣
文史知識
2018年第七期
論文
4千
基礎
《紅樓夢》的文化價值取向及其對三大名著的超越
《古典文學知識》
2018年第二期
論文
6千
基礎
學無止境:回顧我的六朝小說研究
玉溪師院學報
2018年第五期
論文
6千
基礎
《世說新語》及其當代價值
名作欣賞
2018年第一期
論文
3千
基礎
索引與故事類型研究文獻搜集
天中學刊
2018年第六期
論文
13千
基礎
注:“成果形式”:專著、編著、教材、工具書或參考書、古籍整理、論文、研究或咨詢報告、電子出版物、譯文譯著(只包括外文譯成中文)等。
“研究類別”:若同一篇論文收錄在多種數據庫中,只填報一種。
表二:2018年度在《中國社會科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新華文摘》、國內一級學科刊物上發表和國外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A&HCI(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檢索期刊上(2000字以上)的學術論文
單位:文學院 姓名:
成 果 名 稱
獨著或第幾作者
報刊名稱
期次、日期
注:1.此表用于對2018年研究成果的校內獎勵。2.關于國外SSCI和A&HCI收錄,將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每年統計和公布的我校數據為準核對。
表三: 2018年度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三篇及以上學術論文登記表
單位:文學院 姓名: 寧稼雨
成 果 名 稱
獨著或第幾作者
報刊名稱
期次、日期
王世貞晚年為何贖回《艷異編》?
獨著
《明清小說研究》
2018年第一期
中國古代文藝評論價值評價主體差異及其評價標準
獨著
《社會科學輯刊》
2018年第二期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名士飲酒文化的內涵嬗變
獨著
《文史哲》
2018年第二期
精衛神話冤魂主題的文學移位
獨著
《社會科學研究》
2018年第四期
注:1.此表用于對2018年研究成果的校內獎勵。 2.填報請以《2017-2018年CSSCI來源期刊》所收錄期刊為準。CSSCI擴展版及CSSCI集刊論文不在填報范圍。
表四:201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學術交流活動情況表
單位:文學院 姓名: 寧稼雨
學術交流類別
交流類型
時間
會議名稱舉辦地點/邀請單位/
進修單位/合作單位
發表論文題目/學術報告題目/考察內容/進修內容/合作研究項目名稱
學術會議
(L03 L04)
國際
2018.6.30-7.1
文本世界的內與外國際學術研討會/華中師范大學
關于《全漢魏晉南北朝小說輯校箋證》的幾點學術思考
國內
2018.7.13-14
文學批評的價值底線與導向學術研討會/蘭州大學
中國古代文藝評論價值評價主體差異及其評價標準
國內
2018.8.27-28
北戴河國學論壇/秦皇島國學會
魏晉風度與現代人生
國內
2018.11.3-4
“聊齋學”高層論壇暨“中國聊齋學會”籌備會
大會主持點評
受聘講學
(L05)
國內
2018.6.31
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范式重建
國內
2018.7.13
蘭州大學
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范式重建
國內
2018.10.22
上海財經大學
中國敘事文化學與“中體西用”范式重建
國內
2018.11.16
湖北工業大學
魏晉風度與現代人生
社科考察
(L07)
進修學習
(L09)
合作研究
(L11 L13)
注:1.“交流類型”:國際、國內或港澳臺。
2.“國際學術會議”:有二個及以上國家的專家學者參加的學術會議;“與港澳臺地區的學術會議”:包括在大陸或港澳臺地區舉行,有港澳臺專家學者參加的學術會議。
3.“受聘講學”:指社科教學與研究人員受對方聘請,傳播科學研究與應用發展的的新理論、新方法等信息的學術性講學,包括受聘作學術報告和擔任研究生導師。不包括以培訓大學專科生、本科生為目的的受聘講學教師。
4.“社科考察”:指中外、大陸同港澳臺地區社科教學與研究人員或科研管理人員所進行的以了解對方學術動態、科研計劃與管理為目的交流活動。包括與國外或港澳臺。5.“進修學習”:指社科教學與研究人員或科研管理人員所進行的人文、社會科學與社科管理方面的學習。
6.“合作研究”:指高校與海內外高校或其他研究單位間共同承擔的研究項目;包括互派專家學者到對方參加研究的項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