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服務和物質交換的媒介,只有流動才能創造價值,否則就只是一個符號而已。
——寫在篇首
一
在一個蕭條的小鎮,當地居民債臺高筑,只能靠信用度日。
有一天,從外地來了一位旅客。
他走進一家旅館,拿出1000元放在柜臺上,表示想先看看房間,再挑一間滿意的住下來。
旅館老板趁著旅客上樓看房的間隙,拿著1000元跑到隔壁賣肉大哥那里,還了自己幾個月所欠的肉錢。
賣肉大哥拿到錢后,立刻把1000元還給賣豬的。
賣豬的又拿著這1000元還了自己所欠的飼料錢。
賣飼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趕緊去付清了自己欠的酒錢。
酒館老板拿到錢,沖到旅館還了自己所欠的房錢。
旅館老板趕緊把這1000元放回了柜臺上。
這時,旅客看完房間下樓了,非常遺憾表示沒有一間房是自己滿意的,拿起1000元收進口袋,離開了。
這一天,沒有人生產了什么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么東西,但全鎮的債務都清了。
血液流動暢通,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涓涓細流,唯有活水才會清澈;風力發電,由動而形成能量。
金錢本來就是服務和物質交換的媒介,只有流通才能產生價值,反之則是無用的廢紙!
二
我們努力工作,每個月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工資到賬。
那一天,有的人時刻留意手機的動靜,當工資到手后,或去吃吃吃,又或者買買買;也有的人把到手的工資,一分不少地存進自己的小賬戶,心里盤算著攢夠錢后要去實現自己定下的小目標。
吃吃吃、買買買的人把錢當做了“生活資料”,一分不少攢著錢的人把錢當做了“靜態存量”。
但在另外一些人眼中,錢是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把錢當做“生產資料”,并善于利用流動的錢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就是普通人和有錢人在思維上的區別。
飛馬君之前曾講過一個故事:
美國的一位富豪用自己的勞斯萊斯做抵押,向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美元,借期為兩周。
兩周后,富豪來還錢,并支付利息15美元。
這時,銀行職員發現富豪賬戶有幾千萬,根本不需要借錢,于是向他詢問原因。
富豪說:“15美元兩周的停車費,在華爾街永遠找不到。”
富豪讓自己的存量資產“勞斯萊斯汽車”流動起來,就省掉幾百美金的停車費,這也就相當于賺了幾百。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不要愛惜小錢,錢財是有翅膀的,有時它自己會飛去,有時你必須放它出去飛,好招引更多的錢來。”
一個雪球,放在雪地上不動,它不可能變大;相反,如果把雪球滾起來,雪地的雪越沾越多,它就會越來越大。
錢不是全部揣在自己兜里就是好的。讓自己賺到的錢再流動起來,能為你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甚至是個人價值。
三
靠拿命去換錢并不值得稱贊,這種做法就只能感動感動自己,別人留下的只會是唏噓。更況且拼命從來不與財富劃上等號。
聰明的人是懂得利用資金流動性賺錢。用錢賺錢,入門方法就是投資理財。
就比如手上一筆10萬元,你可以劃分四個去向:
1、現金錢包
2、保險錢包
3、穩健錢包
4、長期收益錢包
現金錢包
現金錢包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消費、短期內需要支付的費用、3-6個月的應急金。
這部分資金注重的是取用靈活、安全穩定,投資收益屬于次要。
所以,不妨選擇放進貨幣基金。
首先,貨幣基金雖然相比其他基金或理財產品收益略低,但風險相對較小,極少發生虧損,屬于低風險的活期理財產品。
其次,貨幣基金的起投門檻也很低,一般是1分或100元起存,靈活性強。
好比如,飛馬錢包理財寶,接入的就是貨幣基金,安全性高,隨時存取,是閑錢理財的好幫手。
保險錢包
人生無法預料的一個是疾病,一個是意外。
保險就是我們的保障金,能保證在遇到變故時,家人的生活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購置保險看似增加了一部分開支,但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實際降低了財富損失的概率。
建議你預留年收入5%-8%,作為自己每年的保障投入。
穩健錢包
穩健錢包是用來儲備未來近兩年預計需要花銷的費用,如一年后孩子的教育費用、兩年內的購房費用。
這部分資金需要相對安全穩定,所以可以考慮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如銀行理財、定期產品等。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已經降至1萬元,而很多的定期產品只需要1000元就可以投資,在大部分人的投資能力范圍內。
長期收益錢包
長期收益錢包是為了獲取長期的財富增值。當規劃完前三個錢包,剩余的錢可以放進長期收益錢包,選擇適合長期投資的產品,如股票、基金、黃金等。
具體要買什么產品,你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知識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千萬不要看不上理財收益,蚊子再小也是肉。飛馬君始終相信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用錢生錢不會耗費你太多的精力。
不過,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務必在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范圍內合理配置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