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容易得腦梗,腦卒中,這是什么原因呢?
從西醫上來講,是血管變窄了,血液變得濃稠,導致血液淤堵。從中醫上來講,就是氣虛血瘀了,氣不足,無法推動血液流動,加上血瘀阻滯,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淤堵,加上情緒影響,或者外部環境的刺激,就很容易出現腦梗、腦溢血、腦卒中這些致命的問題。
中風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中風后遺癥,中風后可能后半輩子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不能自理,連累子女家人。
我們老家有個親戚,之前從事廚師的職業,日常愛吃肉夾饃,豬大腸之類的食物,之前身體一直非常好,3年前的時候,感覺一側胳膊酸痛,以為沒多大事,拖了一個多月才去醫院看,掛了骨科,最后按照肩周炎給治療了,治療一段時間后也沒有多大改善。后來12月份的一天早上,家人在廁所發現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后來送到醫院后,診斷為腦梗死,緊急做了開顱手術,才算是保住了一命,但是落下了偏癱的后遺癥,口眼歪斜,手腳不受控制,生活不能自理,靠輪椅生活,需要家人照顧。后來到鄭州找我治療,建議其配合西藥抗凝治療下,加上中藥一起,每年年末喝3個月的中藥,現在恢復的也比較好,能自己推著輪椅活動走走,也能自己動手吃飯了。
這個親戚的情況呢,腦梗發病前,經常進食油膩高脂的食物,導致血液粘稠,損傷脾胃,加上疏忽大意,出現單側肩膀疼痛,其實就是前兆,體內的氣血經絡淤堵,引起疼痛,但是卻沒有及時治療,且選錯了科室,沒有及早到心腦血管科檢查,也耽誤的治療的時間,最后出現了嚴重的腦梗問題。
給他用的方子,是臨床上用的比較多的活血化瘀方,主方包括:黃芪,歸尾,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具體的方量,需要辨證,詳細了解癥狀)還搭配的有改善脾胃的藥物。
這個方子出自清代名醫王清任,叫補陽還五湯。王清任先生對中醫最大的貢獻,就是創立了5個非常好的活血化瘀方子,對中醫屆的影響非常大,補陽還五湯就是其一。王清任先生可謂是中醫屆活血派的開山鼻祖,專門研究血管類疾病,放到今天,王清任先生就是心腦血管病最了不起的專家。
現在來分析一下這個方子,因為中風出現偏癱的原因有2個,第一個就是剛才說的因為身體有淤血了,第二個就是因為氣虛了。中風之后,人體的陽氣虧損,氣血流失了一部分,就會出現嚴重的氣虛,那就需要把這些流失的氣補回來,所以叫做補陽還五湯。
黃芪, 我們都知道補氣的,這里需要用的黃芪劑量是非常大的,淤血停留體內的原因就是氣不足,氣虛推不動血液往前走,所以用大劑量的黃芪來補充氣,推動血液流動。
王清任先生用的黃芪是120g,量非常大,但是我們現在的黃芪和當時清代的黃芪藥效肯定有區別的,所以這個不是定量,而是需要根據身體情況做適當調整的,需要在身體承受范圍內。
除了黃芪之外,還有歸尾、赤芍、桃仁、紅花、川芎、地龍,這6味藥,懂中醫的都知道,歸尾、赤芍、桃仁、紅花、川芎這幾個都是活血化瘀的,地龍呢,就是我們常見的蚯蚓,它最擅長的是通絡,所以這個方子還有疏通經絡的作用。
這個方子現在看來思路其實非常簡單,一方面用數量較多的活血化瘀藥去清理淤血,一方面從源頭去補充能量,加速清理淤血。這就好比一條久瘀失修的河道,一方面把河道的淤泥挖出來,一方面開閘放水,讓河水來沖走淤泥,這樣河道就正常使用了。
需要強調一點,這個方子適用的只是氣虛血瘀的人群,中風后如果是屬于氣虛血瘀的情況,可以用這個方子。氣虛的表現:1、嘴角流涎(流口水),小便頻繁,舌頭發白邊有齒痕,每天總是沒有力氣,脈摸起來是虛脈,如果有這些表現,那很大可能是氣虛血瘀了,就可以用這個方子。
補陽還五湯,不光適用于中風后遺癥,還適用于中風之前用,用來預防中風,也是這個方子的最核心的價值。我們日常要懂得預防,就可以防止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你剛好是氣虛血瘀的人,可以提前喝上這個方劑。不過要提醒大家:這個方子需要根據不同人的情況加減量,用量一定要找中醫大夫來配,自己不要盲目喝。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大家一定要注意預防!如果出現嗜睡、頭暈、眼前發黑、手指麻木等情況,這些都是腦供血不足的表現,需要及早干預,就醫檢查!
感謝大家關注!有問題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