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后人乏得很,爬個樓就喘氣,連就話都懶,這就是氣虛。
補氣的中藥大體有人參、西洋參、黃芪、太子參、黨參、白術、山藥、甘草等
1、人參很貴,可以大補元氣,貴有貴的道理,關鍵時候可以保命
人參單用可以用于吊氣,比如休克,有氣出沒氣進,這就是獨參湯
四肢冰冷,冷汗、肢厥、面白,這是亡陽,就是陽氣收不住,就要加上溫補的附子,這就是參附湯
自汗大出,口渴,皮膚干,神志不清,這是亡陰,就是陰精收不住,就要加收斂的五味子,滋養生津的麥冬,這就是生脈飲
2、西洋參,是涼潤的,它可以氣陰兩補,清熱生津,
比如陽后口干又有點痰,可以西洋參+陳皮,西洋參是涼潤的,陳皮是溫燥的,這樣一搭,不溫不燥。
3、黃芪,升陽生血助陽,又扶正祛邪
看黃芪合不合適吃,要看舌苔,因為黃芪比較溫燥,又固表,如果表邪未去(比如咳嗽、打噴嚏)或舌紅苔黃,不適合,容易閉門留寇。
黃芪什么時候適合吃?如果你出虛汗嚴重,又沒有表邪(比如咳嗽、打噴嚏),可以用黃芪泡水。
4、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
對腸道有雙向調節作用,生白術,可以潤腸通便治便秘,炒白術可以健脾止瀉治腹瀉
5、山藥,氣陰雙補,肺脾腎兼治
張錫純說“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宜用生者煮汁飲之,不可炒用,”所以可以肺、脾、腎兼治。
甘草可以補心脾兩臟,很多人心虛,咳嗽,可以含服生甘草片(有成藥),黨參補脾肺之氣,性平和,太子參補肺健脾但力弱。
總結:陽后的氣虛,大病過后正氣有虧損,不宜峻補,而宜小補,人參太補,西洋參太貴,白術要搭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黨參、太子參、山藥煎湯慢慢補。
如果有氣陰兩傷的不用西洋參,也可以用黨參+石斛泡茶或泡老鴨湯,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