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說一個方子,脾虛濕氣重常用的方子,叫參苓白術散,這個方有成藥,也比較多用,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個人覺得湯劑比成藥更好些,下面說一個案例來講講這其中的思路。
有一個男患者,68歲,情況是冬春季節咳嗽痰多,氣喘胸悶,這個情況也有些時候了,其中也用過藥,一直是時好時壞,最近開始加重,咳嗽痰多加重,痰白清稀,胸悶氣短,食欲差、大便稀。
當時舌脈是舌淡紅,舌有齒痕,苔薄白,脈細
他的情況呢,主要就是脾虛濕盛,上犯于肺引起,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儲痰之器,這兩個是跑不了的。
你看咳嗽痰多,痰白清稀,這是痰濕蘊于肺的情況
痰濕阻肺會影響肺氣宣降失常,所以患者就胸悶、氣短
肺里的痰濕,肯定是有原因的,脾屬土,肺屬金。脾土生肺金。脾和肺,是母子關系。脾土要是有問題,很可能傳導給子臟肺。這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你看患者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脈細,齒痕明顯,這是脾虛的情況,這個痰濕就要考慮脾虛引起,脾虛引起濕氣重就不多說了,脾是運化水濕的,舌體失養以舌體胖大有齒痕,這個我也說過很多。
那么就可以知道患者的情況看似是肺,實則是脾,屬于脾虛,痰濕內生,上蘊于肺
用方是參苓白術散的加味運用
太子參、茯苓、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黃芩、浙貝母、玄參、炒谷芽
太子參(原方是人參也有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這都源于參苓白術散
這個參苓白術散是從健脾入手,你看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就是四君子湯,健脾祛濕還益氣,加強運化水濕能力
配扁豆、薏苡仁、山藥、蓮子。四味藥性味平和,不溫不燥,白扁豆健脾化濕,薏苡仁健脾利水,山藥健脾益氣,蓮子健脾止瀉,這樣子脾濕就基本應對了。
加味砂仁,芳香醒脾,化濕行氣
桔梗是關鍵藥,載藥性上行,這就可以化肺中所蘊的痰濕之邪
其余是針對他情況用了黃芩,入上焦肺,可以燥濕。浙貝配玄參,可以化痰散結。炒谷芽和后來加入的麥芽,用于升發胃氣,改善食欲不振
用方之后患者的情況明顯好了很多,才這個方子基礎上根據情況加減,患者也告愈了
按:面對濕氣,參苓白術散確有正本清源之功,記住它的基本功用,在于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可以靈活運用它來加減,也是一個思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