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18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年會和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中西醫結合論壇在廣州召開。據悉,此次論壇由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聯盟等全國行業和學會組織主辦,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和廣東省中醫院承辦。而論壇名譽主席為陳可冀、張伯禮、吳以嶺、陳香美和葛均波院士,論壇主席為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張敏州教授。論壇由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主持論壇開幕式和指南發布儀式。中國工程院吳以嶺院士、張運院士,中國科學院葛均波院士,廣東省中醫藥局徐慶鋒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王省良校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呂玉波會長等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位專家領導出席了此次論壇活動。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而心肌梗死則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被稱之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未來20年間中國將新增2100萬急性冠脈事件,發生700萬例心源性死亡”。 張敏州教授稱,急性心肌梗死是人類死亡的主要病因,在中國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長趨勢,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已成為嚴重的健康問題。醫學統計數據結果顯示,過去10年全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并未隨現代診療技術的提高而降低,這表明中國迫切需要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問題。因此,在此次論壇上發布了中國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
實現從“專家共識”到“臨床指南的跨越”
張敏州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指南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循證醫學原則推薦有臨床循證證據支持或經專家共識形成的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發癥提供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建議,供從事中醫、西醫及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醫師在臨床實踐中參考使用。
張敏州教授告訴記者,該指南由陳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和張敏州教授牽頭,聯合國內眾多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標準化及方法學領域專家共同制訂,指南的制訂不但引進了國際臨床實踐指南編寫思路和方法,還整合和吸納了國內外中醫藥臨床研究成果的經驗。值得一提的是,該指南的頒布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會在行業內產生重大影響,可有力促進中國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治療水平的提高。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中西醫結合論壇已經舉辦六屆,論壇致力于宣傳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標準化建設工作,從《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的發布到全國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聯盟的成立,再到《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的發布,實現了從心肌梗死“專家共識”到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的“臨床指南的跨越”,必將有力促進我國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標準化建設,提高心肌梗死中醫藥臨床診療水平,從而規范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的方案,在中國中醫藥循證事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式事件。
吳以嶺院士報告
廣東省中醫院近3個月D2B時間為45.8分鐘遠少于國際標準
據了解,中西醫結合論壇一直致力于引領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肌梗死的潮流,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廣東省中醫院也在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此次論壇上,吳以嶺院士、張運院士、葛均波院士、徐慶鋒局長、王省良校長和呂玉波會長均在開幕式上均做了重要發言,給予中西醫結合論壇及《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充分的肯定。
張運院士作報告
張敏州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廣東省中醫院作為全國中醫系統最早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技術、最早開通24小時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綠色通道的單位,醫院胸痛中心還實現了院內、院外無縫銜接的急性胸痛救治模式,院前對患者進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遠程診斷,將診斷及治療策略選擇陣線前移。同時,在院前配置便攜式12導聯心電圖,能夠在醫療接觸10分鐘內完成心電圖診斷,實現了繞行急診和冠心病監護病房直達導管室的“雙繞行”。
“醫院近三個月D2B時間(患者被送進醫院到醫生開通患者冠脈堵塞血管球囊的時間)為45.8分鐘(國際標準為小于90分鐘)”。張敏州教授說,廣東省中醫院從全國113家申報單位中脫穎而出,通過了2018年第一批中國胸痛中心(標準版)的認證,標志著廣東省中醫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綜合診療水平已經與國家標準胸痛診療技術接軌。
會議現場
創立了“救心”“治心”“養心”三位一體的治療模式
張敏州教授指出,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創新救治模式,創立了“救心”“治心”“養心”三位一體的治療模式。比如臨床中發現,有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梗后出現氣促心衰、勞動力下降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胸痛中心注重發揮中醫藥在心梗中治療的作用,結合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心脾相關”及陳可冀院士“血瘀證”理論在心肌梗死中的發病機制理論,研發出了院內制劑“通冠膠囊”。通過20年的臨床運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另外,循證醫學證據表明,心臟康復可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恢復到良好狀態,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壽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遠期預后。尤其是中醫學是中國特色的診療方式,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臟康復中有一定優勢。因此,該醫院胸痛中心注重運動康復在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運用,改良的“坐式—立式八段錦續貫養生操”。比如早期參與輔助心梗患者的康復,經過多年的努力,中西醫結合治療心梗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在5-7天,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除中藥湯劑及中成藥外,通過八段錦、太極拳、針刺等方式,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質量、降低再入院率,在心臟康復領域發揮越來越大作用。同時,該醫院還重視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管理及宣教,開展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慢病管理門診,全方位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努力讓他們恢復健康人生”。 張敏州教授說。
廣東科技報記者 郭靜 通訊員 李雪 宋莉萍
責任編輯 姚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