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醫生看到最多的就是基底節區腦梗死/腦出血,但是基底節區相對的解剖結構及血供又比較復雜,所以這個部位單獨拿出來做篇文章
全腦核團構成
簡單的理解就是
(一)紋狀體內囊梗死分為:
1) 前型: 13%, 位于內囊前支, 認為是ACA的Heubner動脈受累;
2) 后型: 11%, 位于內囊后支, 認為是脈絡膜前動脈受累;
3) 上型: 27%, 位于側腦室體旁, 認為是外側紋狀體動脈受累;
4) 外型: 36%, 位于豆狀核(尾核頭, 內囊前支及殼核的一部分, 有時呈“逗號形”), 認為是豆紋動脈、紋狀體動脈受累。
實際上后二型(上型和外型)更多見。
(二)脈絡膜前動脈:側腦室下角的脈絡叢,并供應外側膝狀體、內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腦腳底的中1/3、蒼白球等,易形成血栓阻塞
(三)丘腦血供來源于頸內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
A)丘腦結節動脈
B)丘腦膝狀動脈
C)丘腦穿通動脈
D)脈絡膜后動脈
E)脈絡膜前動脈
(一)Heubner 返動脈梗死:豆狀核殼的前端+尾狀核頭
(二)紋狀體內囊梗死
(三)丘腦梗死:
1)丘腦穿通動脈梗死--Percheron動脈
a.特殊情況:雙側丘腦穿通動脈梗死
b.特殊情況:雙側丘腦病變(DAVF)
2)丘腦結節動脈梗死
3)丘腦膝狀體動脈梗死
4)丘腦區各個責任血管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