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韋林作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尤其是對兒童流感使用廣泛,但是其不良反應較多而且嚴重,導致使用利巴韋林風險很大。
利巴韋林,又叫病毒唑,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鳥苷類衍生物,對多種DNA和RNA病毒有效。在體內,利巴韋林被腺苷激酶磷酸化,轉化為單磷酸利巴韋林和二、三磷酸化利巴韋林,可以作為核苷類似物抑制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氫酶(IMP)的活性,抑制病毒感染細胞內的單磷酸鳥苷(GMP)合成,從而抑制多種病毒核酸的合成。(主要利用病毒感染細胞病毒復制需要大量核苷酸作為原料的特點,利巴韋林前藥磷酸化活化后,作為偽核苷酸,影響核酸合成)
利巴韋林對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乙腦病毒、副黏病毒、甲肝病毒和HIV病毒的核酸合成都有抑制作用,所以利巴韋林的臨床適應癥也較多。
利巴韋林噴劑:流行性感冒
利巴韋林含片:流行性感冒,瘡疹性口腔炎
利巴韋林滴眼液: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利巴韋林滴鼻液:流行性感冒
利巴韋林顆粒: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皮膚皰疹病毒感染
利巴韋林膠囊: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皮膚皰疹病毒感染
利巴韋林氣霧劑: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鼻炎、咽峽炎、咽結膜熱或口咽部病毒感染
利巴韋林分散片: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皮膚皰疹病毒感染
注射用利巴韋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
此外,聯合干擾素還可用于治療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但是,利巴韋林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很多,且累及皮膚及其附件、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等多個系統,臨床表現復雜多樣。
國家藥監局在《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11期) 警惕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異常、阿昔洛韋與急性腎功能衰竭、利巴韋林的安全性問題》中通報,其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貧血要格外注意。
截止該通報(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藥品不良反應數據庫中,有關利巴韋林的不良反應報告共8600余例,涉及不良反應26000余例次;其中不良反應表現為胎兒異常的有126例次,明確為畸形的有45例次,涉及多個系統的畸形;不良反應表現為腫瘤的有81例次;不良反應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的有123例次。
1988年至2006年5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利巴韋林的病例報告共1315例,主要表現為皮疹等皮膚損害、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反應等;其中不良反應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的有11例;未收到致畸、致癌的相關病例報告。
該通報中強調,“利巴韋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貧血,在口服治療后最初1~2周內出現血紅蛋白下降、紅細胞下降、白細胞下降,其中約10%的病人可伴隨心肺方面的副作用?!?br>
而目前,我國利巴韋林說明書中不良反應內容較少,僅說明“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貧血、乏力等,停藥后即消失。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疲倦、頭痛、失眠、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輕度腹瀉、便秘等,并可致紅細胞、白細胞及血紅蛋白下降”。
其實,早在2006年2月21日藥監局就發布《關于修訂利巴韋林顆粒劑說明書的通知》,并在該通知的附件中給出較為詳細的說明書,建議其他制劑說明書應在顆粒劑基礎上進行修訂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