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腰部由5個腰椎椎體組成,依次命名為L1-L5。椎體與椎體之間,白色的軟墊就是腰間盤,起到椎體之間緩存的作用,減少摩擦,增加穩定性(看起來有點像奧利奧餅干,2個椎體夾一個腰間盤)。
腰間盤分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彈性的膠狀物質和周圍部的纖維環。隨著年齡的增大,腰椎間盤水分下降,彈性降低。加之久坐久彎腰,長期處于腰部超負荷的姿勢,導致腰部骨質退變,關節不穩定等情況的出現。
腰椎間盤受到壓力,發生退變,引發后續疼痛。從基礎醫學的角度,因為椎間盤沒有血管,其營養來源于終板,骨質的彌散,在外傷、勞損后,細胞凋亡,難以修復,這導致椎間盤更易退變。
且頸腰部纖維環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側脫出,突入椎管或椎間孔,壓迫脊髓或脊神經,稱為椎間盤突出癥。
高發人群:搬運貨物,舉重,職業司機,久坐的辦公族。同時,這個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
腰椎間盤突出的普遍癥狀:
好像腰間盤突出總是伴隨著椎管狹窄,那這兩者之間有沒有聯系呢,是否是一樣的病呢?簡單來說,腰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導致椎管狹窄,但椎管狹窄不一定是腰椎間盤突出造成的,還可能是腰椎滑脫等原因。這是一個有因會有果,有果未必是因的關系。
發病位置: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膨出,壓迫到脊髓,神經根所引發疼痛,病變的是椎間盤。而椎管狹窄,是因為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黃韌帶肥厚,導致本來正常的椎管空間被擠壓,變狹窄。
病情表現:
兩者都會有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的情況發生,但椎管狹窄最明顯的癥狀是間歇性跛行,出現這種癥狀,可以懷疑有椎管狹窄的情況。
間歇性跛行:這是椎管狹窄的特征性表現。走路時出現間歇跛行,也就是走一段后出現疼痛,需要蹲下休息一會,才能繼續行走。
1.藥物:疼痛嚴重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消炎鎮痛的藥物,以及活血類的藥物,起到緩解不適的目的。但原則上,是沒有消除腰間盤突出。
2.熱敷:熱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擴張,達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的作用(當然,配合活血的藥物,可以一定程度的促進局部炎癥的緩解,消減疼痛。
3.休息:減少負重,盡量避免彎腰,搬拿重物,久坐。每天適當的散步。
4.功能鍛煉:通過腰肌鍛煉,增加腰椎的穩定性,改善突出的情況。
小燕飛流行了這么多年,怎么飛的都有。最合適的動作是,趴在墊子上,雙臂自然在兩側。然后頭部抬起,雙手手心向上,沿逆時針方向抬起,雙腿同步向上抬起。有一些人是順時針抬起雙臂,那身體就變成一個U型了,這種是不對的。
作為全國骨科醫生統一推薦的治療腰疼的動作,不知道是如何做到全國統一的,但是確實有用。所謂的五點,就是兩只腳,兩個肘關節,和頭部5個支撐點。從在地上平躺屈膝開始,緩慢抬起臀部,用5個點支撐抬到最高點,保持10秒,然后恢復到平躺屈膝狀態,為一個來回,20個為一組,一天起碼2-3組。
3.躺臥抬腿
仰臥在床上,一條腿抬起成90度,另一條腿伸直不抬起。雙腿交替,重復多次,鍛煉腰肌。
仰臥起坐對腰椎間盤非常不友好,腰不好的朋友,要停止這個動作了!
比較輕的腰間盤突出,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的方式,進行緩解。那什么情況需要手術呢,也就是手術指征有哪些?
總體來說,如果不是難以忍受,還是建議先保守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