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慢性萎縮性胃炎驗案賞析(二)王某,...
李振華慢性萎縮性胃炎驗案賞析(二)
王某,女,58歲,退休工人。1990年5月18日初診。患者自述有5年的胃病史,3年前外院經胃鏡確診“萎
縮性胃炎”,各醫院多方治療,癥狀時輕時重,反復發作,近日加重,遂來中醫科就診要求服中藥。患者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胃脘痞滿不舒,有時隱痛,饑不欲食,勉強食后胃脘脹滿益甚,伴有口干舌燥,倦息乏力,心慌氣短,舌質紅.光無苔,脈細數。辨證屬胃陰虛,胃失濡潤和降,治宜酸甘傳化陰,益氣和胃。處方:
太子參15g,麥門冬10g,五味子10g,白術15g.石斛15g,沙參15g,杭芍藥15g,烏梅10g,枸杞子10g,山藥15g,谷芽15g,竹茹10g,甘草10g。
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9劑,胃脘痞滿、隱痛、饑不欲食、口干舌燥明顯好轉,精神好,欲思食,自覺病減去大半,繼服上方1個月,諸癥消失,食欲增加,活動較前有力,舌質轉紅潤已生薄白苔,為鞏固療效,將上方化裁改配丸劑,又服2個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食欲正常,體重增加2公斤。5個月隨訪無復發。
[按語]胃陰虛可見于臨床多種疾病。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溫熱病傷陰及藥物的副作用耗傷胃陰,以胃脘隱痛或脘痞不舒,饑不欲食,口干咽燥,或胃脘嘈雜,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細數為特征。
基本方: 白術15g,山藥15g,石斛15g,沙參15g,麥門冬10g,烏梅10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杭芍藥15g,谷芽15g,竹茹10g,甘草10g。
每日1劑,水煎2次,分3次服,每次飯前40分鐘服藥。氣虛者加太子參15g,黃芪15g;胃脘隱痛者重用白芍30g,延胡索12g; 大便干加當歸15g,瓜蔞20g.
胃為水谷之海,胃喜潤而惡燥,津液耗傷,胃失濡潤和降而出現胃陰虛的一系列癥狀。本方以烏梅酸平益氣開胃;五味子五味俱全,益氣生津;枸杞子甘平,合甘草四味相伍酸甘化陰,益氣開胃進食;石斛甘平滋陰養胃生津;麥門冬甘寒補肺養胃;沙參甘淡而寒,對胃熱脾燥有清養之功;太子參、山藥、白術益氣健脾;白芍藥酸甘微寒,斂陰和血,解痙止痛。
李振華,酸甘化陰法治療胃陰虛89例[J].河北中醫,1994, 16 (3): 3
聲明:只供專業人士學術探討,不作用藥指導,私自使用,后果自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