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人想偷懶,還想賣藥掙錢(在沒有測定體內B12水平的前提下)!
糖友的“神經系統損害”,無法直觀判斷:
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12引起,或其它疾病所致,還是因為持續高血糖病情進展所致。
在2018年《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提到:長期服用二甲雙胍,可引起維生素B12的水平下降。故每年應測定一次機體B12水平,如缺乏須補充。
然而,維生素B12并不易缺乏。
膳食中維生素B12的吸收,依賴于一種胃黏膜細胞分泌的“糖蛋白內因子IF”。
食物中的維生素B12在胃部,與IF結合后,進入腸道。在腸道酶的作用下,內因子釋放B12,供腸道吸收。
肝臟儲存的B12,通過膽汁排出后,大部分被重新吸收!
這就是維生素B12獨特的“肝腸循環”吸收模式!
人體腸道細菌,還可以自身合成少量維生素B12!
營養狀況良好的人士,即便吃完全不含有維生素B12的膳食,缺乏的癥狀,至少要在4—6年后,才會發生!
患胃炎,服用抗驚厥藥物和抗生素,會影響B12的吸收。
年齡增長、維生素B6和鐵缺乏、甲狀腺機能減退,B12的吸收率降低。
嚴重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巨幼紅細胞貧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神經系統損害。
長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特別是老人,可能會出現慢性神經病變:
如四肢末端的麻木、刺痛、冷熱等異常感覺,易疲勞、易怒、反應慢、記憶力衰退、肌肉酸痛、耳鳴及聽覺減退,短暫失憶或產生幻覺,頭暈貧血等癥狀時,要考慮有維生素B12缺乏的可能。
此時,宜檢測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在120—180pmol/L,為正常值。
即便老年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血清檢測顯示缺乏,只要不是嚴重缺乏,同時腸胃功能良好,仍首先考慮“食補”,而不是藥補!
維生素B12的膳食來源,是動物性食物:
包括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蛋;乳制品含量較少。
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有維生素B12。
故而,缺乏維生素B12的常見人群,為素食者,母親為素食者的嬰幼兒,還有老年人。
均衡飲食的普通人,罕見缺乏維生素B12;未見過量攝入B12有毒的報道。
所以,有人無所顧忌地在沒有檢測血清B12含量的情況下,要求患者補充,因為無害!
這樣會耽擱糖尿病病情診斷和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