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通訊(網絡)詐騙案件持續(xù)高發(fā),主要集中在網購、兼職、充值返現(xiàn)上,而冒充班主任或者老師向同學借錢,冒充好友幫忙充話費,冒充退改簽機票(火車票)、銀行積分兌換、娛樂節(jié)目中獎、購買游戲幣、提供考題詐騙的,也時有發(fā)生。據警方統(tǒng)計,在被侵害的高校學生中,大一新生占了50%以上。
近日,警方梳理了近年來常見的11類騙局,希望大學生們好好看看這些發(fā)生在大學校園中的實際案例,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1、網上購物退款騙局
今年4月1日,陳同學接到一個電話,稱他之前在波羅密全球購上購買的物品,由于系統(tǒng)故障,需要先退款給他,再支付一次。接著,對方通過QQ與其聯(lián)系,他按照對方要求通過網銀轉賬給對方賬號12952.8元。之后,對方返現(xiàn)給他2952.8元,但稱1萬元被凍結了,第二天才能返還。沒想到,他此后再也聯(lián)系不上對方,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
據民警介紹,騙子往往是以淘寶購買物品支付未成功要求退款或支付寶被凍結等理由,以淘寶客服的名義來電話,讓受害人加客服QQ,進入由對方給的鏈接網站,并在該詐騙網站上填寫銀行卡號、身份信息、密碼或驗證碼等信息后以退款為理由騙學生使用ATM機按其提示操作轉賬。
民警提示:正規(guī)淘寶客服只用旺旺聯(lián)系,不用QQ或微信交談。
2、網上找兼職被騙
今年2月27日,張同學在趕集網上找兼職,上傳了自己的簡歷和聯(lián)系方式。之后,有人用QQ跟她聯(lián)系,聲稱可以提供平臺做兼職,并發(fā)給她一個賣碧璽的返利商城網址,讓其刷單。她就用掃描網站上二維碼的方式支付了7017元,不料對方讓其繼續(xù)刷單,她才發(fā)覺被騙。
據民警介紹,騙子以兼職幫淘寶、京東等網店刷信譽或刷單為由,讓學生購買充值卡等虛擬物品或進行實物虛擬購買,騙取學生刷單購買時支付的本金,并以多次刷單才能返回本金及傭金等理由實施詐騙。
民警提示:刷信譽兼職存在很大的風險,虛擬交易中極易發(fā)生在本金支付后被騙的情況,而且虛擬刷信譽本就是違法行為。
3、套取個人信息詐騙
今年1月3日,李同學的朋友用QQ發(fā)信息給他,說是在網上購買手機但廠家沒有貨,需要借他的銀行卡進行退款。他就把自己的銀行卡照片發(fā)給對方,之后對方又說要他的身份證、銀行卡及手機驗證碼。他沒有考慮就全都發(fā)給了對方,隨后就收到短信說他的銀行卡被扣了2000元。直到朋友打來說自己的QQ被盜,他才確定被騙了。
據民警介紹,在兼職及免費送各類禮品活動中,騙子以入會或填寫信息表等理由套取學生的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碼及驗證碼等個人信息,轉賬騙取錢財。
民警提示:只要涉及找你要驗證碼的電話,或者非正式網銀銀行網頁填寫驗證碼,一律為詐騙。守住網銀驗證碼,就守住了錢袋子。
4、機票退改簽冒充客服詐騙
今年1月8日,胡同學收到短信稱其預訂的航班由于故障取消,讓其聯(lián)系客服辦理改簽或退票手續(xù),改簽需要20元工本費,改簽成功后將為每位旅客補償200元錢,署名**航空。他聯(lián)系客服后,對方讓他去ATM機操作并詢問其銀行卡內余額,讓其輸入4070,說是驗證碼。因為輸入金額比卡里的錢多,他就照做了。之后,他收到短信提示說他的銀行卡轉入50元,接著又有一條短信稱其卡內4070元錢轉出,這才發(fā)覺被騙。
民警提示:騙子利用學生不熟悉航空公司流程和網銀操作流程的心理實施詐騙。其實,購買機票或者火車票后,因火車站或航空公司的原因造成各種延誤改簽,均不需要你操作。切記一點,任何需要操作網銀或者去ATM機操作銀行卡的客服,都是騙子!
5、冒充老師借錢詐騙
今年1月16日,大一新生劉同學接到一個自稱是其老師的電話,讓他第二天早上去辦公室。次日一早,對方又打來電話,稱辦公室有領導,要給領導送錢,讓他去買個信封,之后又說領導不收現(xiàn)金,讓他幫忙轉賬匯錢到指定的賬戶。劉同學不疑有他,按照對方的要求先后匯了5筆錢,結果被騙走了1萬元。
據民警介紹,騙子就是利用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防備意識薄弱,不敢主動找老師核實的心理,通過電話試探受害者心理,然后尋找理由,不見面,電話遙控,轉賬詐騙。
民警提示:老師找學生借錢本身就有問題,不見面核實卻要你匯款百分百是騙子,這類騙局目前升級到同學。熟人之間詐騙。
6、QQ冒充好友充話費詐騙
今年1月3日,江同學收到同學QQ信息,說自己的支付寶被凍結了,要她幫忙充話費。她就把銀行卡賬號發(fā)給了對方,對方截了一張300元的轉賬圖給她,她就用支付寶給對方的手機號充了300元的話費。不料,對方說還要再充500元,又將一張轉賬500元成功的截圖發(fā)給她,她又照做了。對方繼續(xù)要求再充1000元,她才發(fā)覺被騙了。
民警提示:這是騙子利用木馬程序盜取QQ密碼,冒充該QQ賬號主人對其親友以支付寶被凍結為由實施的詐騙。因此,大家不要輕信網絡聊天工具,及時與親友取得聯(lián)系,了解核實身份即可,切忌輕易轉賬。
7、冒充公檢法詐騙
今年1月7日,黃同學接到一個自稱中國移動的電話,說他在武漢一營業(yè)廳辦了一張手機卡,涉嫌發(fā)送大量推廣信息并欠費3170元,讓他到當地公安局開一張證明。之后,對方幫他轉接當地公安局電話,說他的銀行卡涉嫌一起國家級金融詐騙案,讓他保密并去銀行匯款。他通過ATM機把3200元匯到對方指定賬戶,之后對方又要他轉12000元。他沒有這么多錢,對方就讓他加QQ,還要他拍隱私照片發(fā)過去,他這才意識到被騙了。
民警提示:公安機關不會通過110電話號碼直接撥打用戶,也絕對不會要求受訪者提供個人的銀行卡號、存款賬號、密碼及身份資料,不要相信所謂的“安全賬戶”。
8、銀行積分兌換詐騙
今年3月12日,馬同學收到“95588”發(fā)來的短信,稱其工商銀行信用卡已滿10000積分,登錄網站可兌換5%的現(xiàn)金。他點擊進入網站后,按要求操作,結果在把收到的驗證碼輸入后,手機收到一條在網上消費5000元的短信。
據民警介紹,騙子將事先編好的積分兌換短信通過“偽基站”偽裝成95588等群發(fā)詐騙短信,并建立虛假網站,誘惑用戶下載安裝一個帶有木馬病毒的APP,再通過安裝在用戶手機上的假客戶端,盜刷用戶銀行卡。
民警提示:收到短信有疑問時,務必聯(lián)系銀行固定客服電話或直接到營業(yè)網點咨詢。積分兌換不會出現(xiàn)現(xiàn)金,更不會要求提供銀行賬號、密碼、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收到此類短信千萬別信。
9、提供考題詐騙
今年3月份,王同學在網上報了英語考級。兩個月后,有個陌生的QQ聯(lián)系他說有英語考級的卷題資料,他問對方要了手機號碼,并打電話證實了相關信息。對方讓他支付報名費960元、保密金3000元和操作密碼費800元,他信以為真,就用支付寶轉賬到對方指定銀行賬戶,隨后QQ就被拉黑了。
民警提示:國家組織的統(tǒng)一考試都有嚴格的保密規(guī)定,網絡、短信售賣答案的都是詐騙,切勿投機取巧,相信未經證實的虛假信息掉入詐騙陷阱。
10、娛樂節(jié)目中獎詐騙
今年7月底,蔣同學收到短信稱,他被《奔跑吧兄弟》節(jié)目選為場外中獎人,獎勵18萬元和電腦一臺,他沒有理對方。過了幾天,對方又打來電話,自稱是法官,說當天為領獎最后一天,如果他不把手續(xù)費交到浙江電視臺,電視臺就會起訴他。之后,對方發(fā)來一個賬號,他心里害怕就通過支付寶轉到對方賬戶12000元,不料再也聯(lián)系不上對方,這才發(fā)覺被騙。
民警提示:抽獎活動一般采取電視抽獎、現(xiàn)場抽獎或到現(xiàn)場兌獎等方式進行,所需個人所得稅均已從獎金中直接扣除,不會要求中獎者事先支付,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中獎短信或電話。
11、購買游戲幣詐騙
今年1月初,林同學上網玩網絡游戲,找到一個玩家想賣游戲幣,對方在游戲中發(fā)來一個鏈接,讓他在該網站購買100元的游戲幣。他注冊了一個賬號,購買了該筆訂單。隨后,他聯(lián)系了網頁上的客服QQ,對方說他的賬號不能認證,要他填寫個人資料,再充900元才能完成認證,這樣才能交易,但這900元是可以提現(xiàn)的。他根據對方說的操作,對方又稱他提現(xiàn)失敗,賬號被凍結了,要解凍還需要充3600元。他又照做了,可充值完后,對方卻稱要充值到對方財務部才有效,他才知道被騙了。
民警提示:如需購買或出售相關產品,應該在游戲官方平臺進行交易,不要輕易相信第三方個人賣家或買家。
來源:東南商報
編輯:成競
---------------往期精選文章---------------
回復助學政策|資助政策大搜羅
回復考證指南|大學考證全盤點
回復飛行員|查看2017招飛政策
回復投檔線|查2016院校投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