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維城(1720-1772)清朝官吏、畫家。初名辛來,字宗磐,一字幼安,號紉庵、茶山,晚號稼軒,江蘇武進人。
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謚文敏。書法蘇軾,初從陳書學畫寫意折枝花果,后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為畫苑領袖。
曾隨乾隆帝在木蘭圍場狩獵,帝以神槍殪虎,命維城繪圖刻石紀事。著有《茶山集》。
自古以來,中國書畫中的藝術家大多懷才不遇,官運坎坷。
但是清朝乾隆時期有一位文臣,他從小師從百家學習書畫,天賦造詣頗高,后一舉得狀元,成為乾隆身邊最欣賞的畫師,乾隆收藏他的畫高達160余幅,傾盡八塊玉璽為他的畫作印章。
錢維城后期可謂師承百家,取百家之所長,豐富自身的氣韻。
他既嘗試著去領略“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蕭疏、空靈的畫風;又在“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的作品中,學習他們的構圖和筆墨著色。
錢維城山水作品 賞析
畫上跋文為:霜落澄湖魚不餌,釣車偶弄滄浪意。
丹楓綠嶼靜高秋,獨坐閤閭無一事。癸酉仲夏御題。
畫上跋文為:乾隆壬辰仲秋之月,仿趙白駒筆,錢維城畫。
在錢維城的繪畫中,帶棱角的石形、雙勾少皴的樹干,以及中鋒含蓄的細筆、淡墨勾皴的線條,都存有董邦達的筆意;
但他更擅長縝密的用筆和青綠、赭石相間的設色,其中也顯示出清初“四王”的流派風格,他的作品經常呈現出來的是一派宮廷富貴的氣息。
有了學習前人的積淀,錢維城開始自身的創新表達。他擅用青綠、赭石等更加鮮艷靚麗的色彩,而受到宮中審美的影響,他的作品也更加富貴、端莊,一派宮廷富貴的氣息。
錢維城的一生都籠罩著乾隆賜予的光環,在衣食無憂、萬千寵愛之中,自由自在地進行著藝術創作,可以說是真正的“開掛”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