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至衰敗時期,在皇族中涌現了大批“著名的業余藝術家”,愛新覺羅·溥伒就是當時響當當的不在畫院工作不領薪水的大畫家。并與弟弟愛新覺羅·溥佺、愛新覺羅·溥佐同稱為“一門三杰”。
愛新覺羅·溥伒,字雪齋、學齋,號松風主人。道光皇帝的直系后人,惇勤親王奕誴(道光帝旻寧第五子)之孫,正藍旗,幼時封賞固山貝子爵。
身為皇親國戚,溥伒自幼就受到全面的良好教育,飽讀詩書,能文善賦,尤其癡迷書畫,當然溥伒喜歡書畫,也與家庭背景有著極大的關系。
溥伒的父親載瀛,道光帝孫,敦郡王奕誴第四子,擅長工筆畫,尤愛畫馬。溥伒自幼受到父親的熏陶,又極喜騎馬,所以常喜畫馬,雖翎毛走獸畫法受郎世寧影響,但筆墨清新,更有中國式的文雅。
清末皇帝溥儀登基,溥伒成為皇帝的兄長,任職于朝堂之上,但仍對書畫有著極大的癡迷。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衰落,溥伒便不再涉入政界,脫離八旗子弟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之列,靠書畫為生,長期在輔仁大學美術系任教,傳授中國書畫知識。
新中國成立后,溥伒更是積極的參與到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中,曾擔任了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市美協副主席、北京市書法研究社社長、北京市音樂家協會理事等職務。
溥伒幼詳經史,善文賦歌詩,長于書畫。書法初學趙松雪,后宗王右軍李北海,中年后則學米芾,所作行草最佳,兼精楷體。畫初承宋元,精整俊逸,后襲明清士人格調,淡遠蕭疏。
他的畫,風格細膩、雅致,著重線條鉤摹,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為了讓內容更加豐富,曾苦練山水、人物。山水畫以細筆山水和青綠山水為主,用筆純熟,鐘秀雋永,無論山、樹、瀑布、廟宇、人物,都能得古人之精要,兼北派之雄,南派之秀。
除此之外,溥伒極善畫蘭,清雅脫俗,風神飄逸,在畫壇上堪稱一絕。更是先后培養出晏少翔、季觀之、婁師白、齊良遲、宋國英、李耕耘等著名畫家。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本該頤養天年的溥伒,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開始悄悄的焚燒字畫,并于同年8月30日帶著女兒離家出走,下落不明。曾有傳聞,溥伒去了清陵,被清陵守墓人偷偷藏到了陵墓中,但傳聞終究無所查證,溥伒杳如黃鶴,成為中國畫壇上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迷。
向左滑動圖片,欣賞溥伒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