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卻陷入低谷,謹記這兩條“天規”,路會越走越寬
古代先賢認為,修行的至境乃是不苦不樂,苦樂同。所以叫人們要去享受生命的盛宴,活在生命的苦樂之中。當我們快樂時,要想到快樂不是永恒的。當我們痛苦時,要想到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如此這般,痛苦與快樂也就沒么嚴重的區別了,苦樂自在生活其中。
人生苦樂逆順道在其中,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努力去追求快樂,拋棄那些被稱之為苦的東西呢。但人生快樂絕不是自甘墮落、隨意懶散的享樂主義。人在追求快樂時也要擁有智慧。古代先賢經典《處世懸鏡》、《菜根譚》中,有老祖宗留下的兩條人生的“天規”,人到中年卻陷入低谷時,細細領悟,按此行事,不可違背。一旦違背,會招致禍患,再次陷入困境,所以越早領悟,越能幸福!
一、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
釋義:一個人的幸福莫過于無事少事,無牽無掛,一個人的災禍沒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
現實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恐怕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讀一本書,慢下來陪家人在河邊散散步。少年時忙著升學考試,成年時忙著養家賺錢,老年時忙著照看子孫后代。一生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在忙碌中人逐漸變得煩躁和迷失,變得猜忌和痛苦,最后卻忘了自己因何而忙。唯有整日操勞奔波之人,才知少事是多么的幸福,唯有疑心過重之人,才知禍患因何而起。
二、直木先伐,全璧受疑;知止能退,平靜其心
釋義:樹木越是筆直,越容易被砍伐,碧玉越是完美,越容易被覬覦。處于不利的形勢時,不妨停下來,退一步,保全實力,準備絕地反擊。
古語有云“心寬則樂。”唯寬可以容人,唯寬可以載物。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假如生活把你壓縮到了一個擁擠不堪的小空間里,那么你就借此好好養精蓄力,準備絕地反擊。只要你的思維不受限制,心態保持樂觀,懂得靜觀其變,那你看到的世界就是鳥語花香,而生命的迷人之處也正在這里。
危難面前,按捺住內心的浮躁,保持一分鎮定,就能讓我們在車馬喧囂之中多一分理性,在名利勞形之中多一分清醒,同時也會使我們在困頓坎坷中多一分主動。世俗多艱險危難,所以需要鍛煉自己處世泰然的氣度,遵循老祖宗留下的“天規”行事,同時關鍵時候要保持冷靜,切莫妄動,方可避開禍患,得人生之樂。人生不順時,謹記這兩條“天規”,路會越走越寬!
參考書目:《處世懸鏡》《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