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用低產茶籽樹(砧木)嫁接精品茶花
油茶又名茶籽樹、油茶樹和山茶油樹,是一種山茶科油茶屬的常綠小喬木。油茶是我國傳統的油料作物,主要用來生產茶油。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種植油茶,目前全國油茶總面積達到了367萬hm2以上。由于當初種植油茶的品種較差、油茶品種嚴重退化、油茶林場經營管理粗放以及農民技術落后,導致每667 m2油茶林僅能產茶油4 kg左右,進而導致大批油茶林呈現荒廢狀態。
茶花為山茶科山茶屬的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或小喬木。茶花原產于我國,在我國已有2 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茶花的花色美艷、花期長、葉片長綠、枝干遒勁多姿,既適合家庭盆栽觀賞,也適合園林綠化使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茶花也存在著生長速度慢、生育周期長的缺點,一般實生茶花,需要經過5~8年才能開花,有的品種甚至需要10年以上才能開花,嚴重限制了茶花產業的發展。通過低產油茶嫁接精品茶花,既可以使荒廢的油茶林得到重新開發利用,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品質優良的成品茶花,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技術。
1 砧木的準備
1.1 砧木的選擇
嫁接用的砧木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掛果少的油茶樹。樹形最好為獨桿,地徑在5~10 cm,樹干分枝最好在1 m以上。
1.2 砧木的處理
為了方便茶花的嫁接以及嫁接后的管理,通常需要將砧木統一移植到生長環境適宜的大棚集中管理。在砧木移植之前,需要對砧木進行處理,主要包括截干和斷根。截干主要是為了去掉油茶樹上面原有的枝葉,方便后期精品茶花的嫁接,同時可以使嫁接完成之后的樹冠均為精品茶花,減少油茶枝條的產生。截干也可以使油茶樹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損失,提高成活率。截干一般實在移栽前一年進行,通常在距離地面0.8~1 m處截去上面的樹干和樹枝,主干上如果有較大的側枝,可適當保留兩三個側枝,其余全部自樹干基部截斷。截斷面要光滑平整,防止砧木樹皮被撕裂。截斷后的傷口使用多菌靈消毒后,可以涂抹乳膠漆封閉,然后使用塑料膜或錫紙將上口包扎好。
斷根可以有效提高砧木移栽后的成活率,通常在油茶砧木移栽前一年需要對砧木進行斷根處理。以樹樁為中心,直徑40 cm以內的根系,可截去一半根系(包括主根)。斷根后需在傷口處涂抹多菌靈和生根劑,促進砧木長出新根。
經過截干和斷根處理后的砧木,在正常天氣情況之下,一般不需要澆水和施肥,只需要注意遮蔭。
1.3 砧木的移栽
經過截干和斷根處理一年后的砧木就可以移栽,處理過的砧木一年四季均可移栽。砧木的移栽包括挖取、運輸、栽植和養護等方面,具體操作如下。
1.3.1 挖取
處理過的砧木,一般按照砧木地徑的五六倍挖取土球,土球應盡量保護砧木的根系,不要使根系斷裂,保持根系的完整性。為了防止土球散落、出現裸根,可以使用稻草繩或遮陰網包扎土球。
1.3.2 運輸
砧木挖取后要盡快運輸到大棚中栽植。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采取相應的保濕措施,例如搭蓋遮陰網、適當噴水,避免砧木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砧木在運輸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要使砧木的樹皮和根系受傷。
1.3.3 栽植
砧木的移栽最好選在陰天或者早晚進行。移栽前可使用生根粉、多菌靈、黃土和水攪拌成泥漿,砧木土球沾上泥漿后移栽。
1.3.4 養護
砧木栽植完畢后,應用塑料布密封大棚,每隔一周打開大棚觀察一次,觀察大棚內的空氣濕度以及砧木的生長情況。大棚內空氣濕度應該保持在60%以上,空氣濕度不夠是應及時灑水增加濕度。同時,也要注意觀察砧木是否出現發霉的情況,如有出現,應立即將發霉的砧木清除出大棚,防止霉菌擴散,并在大棚內噴施殺菌劑。對于有少量霉菌的砧木,可以使用殺菌劑清洗砧木。
2 接穗的制備
2.1 茶花品種的選擇和搭配
嫁接用的茶花品種應盡量選擇當地受歡迎的或者較為名貴的品種,例如十八學士、六角大紅、白牡丹、粉霞等品種。
油茶嫁接精品茶花時,既可以一株嫁接一個茶花品種,也可以一株嫁接多個茶花品種。嫁接多個品種時應綜合考慮不同品種茶花的長勢、花色、花形、開花時間、花期長短等因素,既要做到嫁接茶花株型美麗,又要做到花期長久。
2.2 穗條的選擇
應選擇長勢良好、株型美觀、葉色亮麗的植株作為采穗母株。選取采穗母株樹冠中上部外圍生長健壯、腋芽飽滿、葉色正常、無病蟲害的當年生的半木質化的枝條作為穗條。采穗的時間一般為早上,當天采穗當天嫁接。采集好的穗條按品種捆扎,用清水打濕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7]。
2.3 削穗
選擇好穗條后,用剪刀將穗條剪成3~4 cm的小段,每段包含一葉一芽。用嫁接刀在芽的背面削出一個長斜面,深度稍見木質部為宜,斜面長度在1.5~2 cm。在長斜面的反面削一個稍短一些的斜面。使得接穗的下部呈現30°的馬耳狀楔形。為了防止水分的蒸發,接穗上的葉片可以剪取一半。削好的接穗用水清洗后即可嫁接。
3 精品茶花的嫁接流程
3.1 嫁接時間的選擇
根據茶花新枝梢的生長程度判斷嫁接的時間,一般在新枝梢半木質化時嫁接。在華南沿海地區一般可在5月初到6月中旬嫁接,此時嫁接的成活率最高;7—8月雖然也可以進行茶花嫁接,但此時天氣高溫高濕,影響接口的愈合,成活率會下降。北方氣溫較南方偏低一些,可適當將嫁接時間往后推遲10~20 d。
3.2 嫁接方法
根據砧木的高度確定嫁接的層數,根據砧木的直徑確定每一層的嫁接的個數,每一層的嫁接位置要均勻分布,確保抽梢后的樹冠勻稱。確定嫁接位置后,使用清水洗凈嫁接部位的灰塵,用嫁接刀沿著樹干的方向從上往下縱切兩刀,切口深度應達到木質部,切口長度約3 cm,寬度要比接穗的寬度稍大,然后挨著縱向切口的上方橫向切一刀,使得三刀切口呈現“門”字形狀。用嫁接刀將切口的樹皮沿切線自上而下挑開,注意動作要輕,不能將樹皮撕裂。將接穗插入樹皮和樹干之間,注意將接穗的長切面對準砧木、芽向外,接穗切面的上端部要稍微高出砧木的切面。然后用挑開的樹皮將接穗包起來。
同一層的接穗都插完后,要用手將樹皮和接穗向砧木方向壓緊,然后使用2 cm左右寬的塑料薄膜帶自下而上將接穗綁緊,防止接穗發生位移。在一整棵砧木都扦插完成之后,要用長筒狀的保濕袋自上而下將砧木嫁接過的位置全部密封起來,減少水分的散失。保濕袋和插穗之間應預留3~5 cm的空間,供應插穗萌發生長。
3.3 嫁接后的管理
3.3.1 遮陰
嫁接完成后,樹體必須使用遮陽網遮陰,防止高溫影響插穗和砧木的成活率。
3.3.2 保濕
保持接穗周邊空氣濕度是嫁接成功的關鍵,特別是在高溫季嫁接。因此,嫁接完成后要經常檢查保濕袋的密閉性,特別要注意防止螞蟻啃咬保濕袋。如有發現保濕袋破損,因及時更換保濕袋。
3.3.3 預防發霉
嫁接完成后,保濕袋內溫度和濕度都很高,極易產生霉菌,因此需要經常檢查接口和插穗的變化。一旦發現有霉菌滋生,需打開保濕袋清除霉菌,然后重新包扎密封,也可在保濕袋內放入多菌靈干粉進行預防。
3.3.4 去保濕袋
待插穗萌發生長3 cm以上,即可除去保濕袋,時間一般在嫁接完成后40 d以后。除去保濕袋的時間一般安排在下午4時以后進行。
3.3.5 砧木去芽
嫁接完成之后,砧木上也會有油茶的嫩芽產生,為了防止砧木上長出油茶枝條影響嫁接茶花的品質,需要人工去除砧木上的油茶嫩芽。
3.3.6 預防新枝梢折斷
插穗成活之后,新枝梢生長速度很快,木質化程度較低,極易被風吹折斷,因此需要對插穗進行支撐處理,用木棍或竹棒將新梢與砧木捆綁在一起,防止大風將新枝梢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