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之歌
桃花吐艷的早春,
你沉默著;
荷花綻放的炎夏,
你寂寞著;
等到喧嘩與騷動遠去,
等到百花消失了蹤影,
你在風(fēng)霜中展示風(fēng)韻,
與深秋的目光一見鐘情!
你的每一瓣心香,
都如纖纖玉手,
輕撫我蕭瑟的靈魂。
你就是九月菊嗎?
你是成熟的花季,
屬于月下獨酌的伴侶。
你的金黃與潔白,
都是我的解藥,
驅(qū)散我血液中沉淀的毒素,
使我的心肝緩緩復(fù)蘇,
也如菊花般純凈,
然后,與你合為一體!
花的心聲
我是花
是花朵花簇和花樣的年華
為了短暫的燦爛與奔放啊
我不怕凋零
也寧愿忍受寒冬的肅殺
哪怕只有一瞬的美麗
我也無悔這生命的云霞
當(dāng)激情綻放以后
我的枯萎我的毀滅
也是春天浪漫的童話
櫻花自述
吾心本圣潔,
妾身無國界。
姿容媚天下,
何須擔(dān)罪孽!
【附錄】
牡丹情韻
(2004年4月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fēng)流。這句俗艷的“格言”究竟是對牡丹的贊美還是褻瀆?我不敢妄斷,但其中潛藏的一個道理是不容置疑的,即一種讓人不惜性命也要去欣賞的花,絕對是魅力四射的花。這不是花的罪過,而是人性使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正是在人的傾慕中,花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xiàn)。
牡丹與其它各具特色的花卉一樣,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風(fēng)物,雖不能如五谷充饑、果實怡口,卻以其美麗與芳香娛人性情,帶來莫大的精神享受。賦花卉以品格,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征,從中寄寓人們的理想與情志。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恰好契合了泱泱中華的大國風(fēng)范,因此被尊為“花王”。自古以來,它既受皇家垂青和百姓鐘愛,更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吟頌,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的佳境。
人間四月天,百花爭奇斗艷,我慕名來到古都洛陽與牡丹親密接觸,以償夙愿。面對那色彩各異的碩大花朵,我不禁心旌搖動,嘆為觀止。以前,我被梅花、桂花、櫻花陶醉,也被蘭花、菊花、玫瑰花打動。但是,像牡丹花如此豪放而艷麗、端莊而嫵媚的風(fēng)采,我還是第一次親身感受。牡丹花不求含蓄和羞澀的韻致,不愿躲在花叢中,每一朵花都盡情綻放,似乎要將自己的個性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這種“貴妃醉酒”式的、自我張揚的特性,也許就是“盛唐氣象”的情韻吧。我似乎看到當(dāng)年儀態(tài)萬方的楊玉環(huán)在牡丹花叢中如醉如癡、留連忘返,那情景,不知是人看花還是花看人。伊人早已作古,而牡丹依然美麗。今天的牡丹又開出了新氣象,看花人的心情也有了新時代的內(nèi)涵。中國就是一朵盛開的牡丹,讓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嘖嘖稱奇。新時期中國人民如牡丹綻放的心靈自由與舒展,成為幾千年來最為美麗的風(fēng)景。
我一面欣賞牡丹,一面浮想聯(lián)翩,不時用照相機拍攝自己喜歡的花朵,希望能夠珍藏那些紅牡丹、白牡丹以及其它名貴的品種。花季有時限,春色不等人。美麗的事物也有遺憾,就只能在短暫中獲得永恒。好在四季輪回,一年又一年花兒會重開。人類一代又一代,總有賞花的人。
回到北京,我覺得自己的心仍然牽掛著牡丹,只恨不能與牡丹說話。也許,記憶中的牡丹會有更強的生命力,它將盛開在平凡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