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教學工作總結
一.主要的會議
(1)教學工作會議
(2)會考、高考組織的籌備會議及組織工作
(3)重點生,學生會會議
二.主要的常規教學活動及檢查落實工作
(1)每周公開課活動。年級共60名教師。除第1、5、10、19周特殊情況外,每周都舉行公開課活動,共進行45人次。公開講課率達到75%。
(2)2008年9月22日:青年教師教師做高考題檢查(第一次要求完成10套)結果,整體較好的有語文科、數學課、物理科,認真清楚全面;優秀的有胡曉麗、董樹杰、勞桂紅、于振國、魏淑春、王多志,工作的強大。
(3)組織了三次月考
第一次:第五周9月31日下午——10月2日上午
第二次:第九周10月31日晚——11月2日上午
第三次:第十四周12月4日下午——6日上午。
其中第二、三次進行了相應的表彰(每班第一名、每科第一名、年級理科前10名文科前5名、進步之星)并張榜公布(每班第一名、每科第一名、年級理科前50名文科前30名、進步之星100人)。
(4)組織了四次班級教導會議
第一次:第二周9月11日聯考成績分析
第二次:第六周10月10日第一次月考成績分析
第三次:第十周11月6日第二次月考成績分析
第四次:第十五周12月12日第三次月考成績分析
(5)家長會
(6)教學反饋活動
(7)每次集體備課都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并上交材料。最好的學科是語文課、英語科。
(8)班主任跟本班聽課,年級主任隨機聽課。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
(9)拔尖生活動:文科15人活動7次(楊玉甫兩次、翟立英兩次、李懷東三次)。
理科16人活動3次
12月16日:徐主任組織,思想認識方面。
12月24日:王鳳杰組織,開闊思路、增長見識、規劃今后的復習(如何學更有效、良好的心智、、了解自己得高分)共同研究一道理綜壓軸題,強化審題能力。
2009年1月8日王多志組織,布置假期作業。10組題
二.各學科的工作特點
語文科:功夫硬、方向明、抓過程、重落實。
基本策略—— “研讀五書、博覽兩題”(即五書:新課標、大綱、考綱、教材、教輔資料。兩題:近幾年高考題,各地備考試題),復習策略是:雙線線并進,即以考點復習、作文訓練為主線,以基礎知識練習、月考為副線。使學生在整個復習中呈現知識能力滾動提升的態勢,胸有成竹去應考,為整個考試贏得良好心態。
集體備課科學有效——根據個人的教學長處分配備課任務,備課組統一確定基本思路,由備課老師準備出一周所講的內容,集體備課時討論增減個別內容,重點放在考點方向研究、學習材料的安排、學習流程的確定、學情的分析等幾個方面,最后形成統一的教案。各位任課教師均使用集體備課教案,每個人的教學從訓練的“質”和“量”上下功夫,可以適當增部分內容,但不許減相關內容,因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是依據學情、考情等因素確定的。
實施的落實策略——
1.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基本策略是先學后教,教在當教處,教在疑惑處,教在重點處,基本采用4+4N的教學模式。
2.向早晚自習要質量。早晚自習,全組有固定的學習內容,有的自習每節自習分成小段每個段完成一項內容。自習課重在學生動手練,強化規范答題,教師適當點播。
3.建立考試評價機制。每次大考結束,認真做試卷分析,目的有三:一是檢測復習過的內容如何追蹤訓練,確定復習方向;二是跟蹤重點生;三是確定整體提高復習方向。
4. 建立“作文按等級評分”體系。作文60分,在整個試卷中占3\1強的分數,這個點是決定語文得分的重要內容,所以本學期,作文采用“作文等級評分”的辦法,規范學生作文,提升作文能力,以求占領好作文這塊主陣地。(這個辦法得到肯定,因為2008年11月備考會,省考試院的的專家做了專題講座)
數學科:以理性的思維,養成了嚴謹的工作作風,全組教師踏實肯干,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他們團結協作,共同謀事,精心設計復習的每一個環節。針對數學的特點設計靈活的學案,使學生從繁重的做題困惑中走出來,一課一練,當堂消化。低起點,小步子,穩步攀升,扎實的打好一輪的基礎。
統一觀念:針對高考試題更加突出“從學生未來發展出發,力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人人都能獲得有價值的、必要的數學”的教育理念。遵循“考察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察能力”的原則,確立以能力立意命題的指導思想。在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統一目標:高三第一學期,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夯實基礎,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教學”;第二學期目標是“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高學生綜合解題能力”。只有目標明確,措施才能得當。
統一主線:我們以數學組自己編寫的一體化教案為主線。使我們數學組經過多年的高三實踐編寫的,凝聚著我組老教師的經驗和心血,也融入了全組教師的智慧,針對新的高考大綱,又進行了適當地選題。比較適合我校學生的層次和特點。
以上三個統一是數學組打好整體仗的重要前提。同時注重以人為本,營造和諧健康的復習氛圍,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
英語科:全體教師年齡都在40歲以下,是個充滿年輕特質的教師隊伍,她們愛崗敬業。
1.熱情奔放、樂觀向上——具有年輕人特有的熱情、執著,盡管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如意,都會保持積極心態,昂首挺面對一切,以最佳的情緒、帶著飽滿熱情面對課堂面對學生。在課堂上她們用激情感染學生、用溫情感動學生、讓學生在溫馨融洽的氣氛中快樂學習,快樂生活,英語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很多教師(孫玉鳳、王立輝、夏志華等)利用晨讀、晚自習提前到校輔導學生,督促檢查學生背單詞,體現出了極高的敬業精神。
2.團結一心、目標一致——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突破,更好的迎接高考,她們無論是課間還是集體備課都充分發揮團體的力量,群策群力,聚集體智慧以一身,更好更全面設計教案學案,有時幾易其稿,最后成定奪。目的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信心百倍迎接高考。體現了追求精高的學術素養。
物理科:團結、協作、和諧、奮進的物理組
(1)改以練習冊為主的復習方式為教案學案方式的復習策略。并在年級一體化學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采用小篇學案的形式,其具體的做法是:集體備課時確定下一周的授課內容,并從參考書中選出例題、習題;然后集體做題,目的是最終確定使用有價值的習題。進而確定題目的數量形成學案。在學案中回歸課本、典例展示、例題選講環環相扣。分散難點,突出了重點,一課一結,效果相當不錯。同時也使新上高三的教師不會因為經驗不足而漏掉知識點、不會片面化。尤其是胡曉麗老師,作為一個新教師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她一定在聽完師傅的課后,才上自己班的課,她說:“不然心里沒底”。
(2)組內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工作特色,他們切合實際的做法,讓學生感到物理不是很難學,教學中全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在課間時辦公室里的學生最多,而且在給學生輔導時不分哪個班的,只要學生來了,那位老師有空閑誰就會給講題。
化學科:在全校規模實施教案學案一體化的同時,化學組的教研、教學工作又有新的起色。
1.在高三化學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完善了“考綱指導下的化學復習模式”,為第一輪復習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豐富了學校的國家級課題。同時承擔了承德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立項課題《中學化學實驗創新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
2.高三理科綜合的三個組從第七周開始,組織了每周的理科綜合選擇題練習。練習是每個學科組分別出題,由化學課的老師足題制版和印刷,領取、分發,班主任組織考試,化學組統一收卡,組織評卷,講評。通過近10周的練習,學生的答題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根據化學科的情況,實施針對性的“專題小篇練習”是高三化學科提高整體成績的又一舉措。
生物科:團結協作、樂觀向上、工作有條不紊,備課組長劉積雙年齡最小,但是工作中協調有方,組里工作開展的特備順利,在集體備課、一體化教案的設計工作中互相配合,完成的非常出色。劉廣泉老師積極配合班主任管理學生,并給體育生、藝術生單獨輔導,自編練習題共他們使用,實施分層教學收到了良好效果。
歷史科:站得高看得遠,以教研帶動教學,事半功倍。
1堅持把課題研究、校本教研與課堂教學改革相結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2根據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地理科:群策群力,精心籌劃各個學段的教學任務,工作嚴謹有序,毫不馬虎。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和人際關系。1韓俊珍老師克服家庭、身體一切困難,兢兢業業,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她在教學中不論學生成績好壞,共同關注每一位學生,受到學生的好評。
2這個組的工作層次是;落實各項常規教學工作,加強集體備課;加強高考研究,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注重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加強教學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政治科:堅持在復習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同時,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在安裝多媒體以后,每次課上播放圖像的重大新聞,并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不斷學生提高對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